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登基?你看看玄武門之變後,他說了句啥

「來源: |諸子百家故事 ID:zzbjjm」

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登基?你看看玄武門之變後,他說了句啥

一、唐朝的兩大獨特之處

其實唐朝是個很獨特的朝代,跟其他大一統的王朝相比,擁有兩大獨特之處。

其一:皆言開國帝王,塑造了本朝代的靈魂,

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底線設定”,就是決不能突破的底線,一旦突破就意味著本朝代宣告要結束。如劉邦的“非劉姓不可稱王”,故而當曹操強行稱王時,實則就意味著漢朝徹底完結了,這才引發了合夥人荀彧的誓死抗爭。

但唐朝的“靈魂”,卻並非是開國帝王李淵塑造的,而是李世民完成,

如著名的納諫,可謂是大唐恢宏大度氣質的根基,這是第一個獨特之處。

其二:就是 “奇峰突起”,出現了個女皇武則天。

別的朝代,哪怕大清的慈禧,她都敢沒事換皇上玩,但就是不敢稱帝。故而,這是唐朝第二個獨特之處!

那麼,為何唐朝能擁有這兩大獨特之處?

根源就在於“玄武門之變”。

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言,“玄武門之變”才是唐朝“靈魂”的來源。想搞明白大唐,尤其是安史之亂前大唐的諸多事情,

則必須先要搞懂“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登基?你看看玄武門之變後,他說了句啥

二、玄武門之變的真正玩家

那麼“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爆發嗎?表面上是如此!

但實則,真正的玩家卻是李世民和李淵。也就是說,都是針對皇位而來!

尤其李世民,為了這最後一搏,煞費苦心準備的時間之長,已經超乎了許多人的認知。

比如,

第一個被忽略的地方,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的外舅高士廉,竟然把囚犯都武裝起來了,在長安城內橫衝直撞

——敢問,當時長安城裡的駐軍在哪兒?京兆尹又到哪裡去了?

第二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是李淵的宿衛,他們本來是保護李淵安全的,卻不是袖手旁觀,就是倒向了李世民。

結果,當尉遲恭拎著李建成的人頭前來時,李淵竟然在遊湖玩呢,而陪伴他的人,卻是蕭瑀和陳叔達。

蕭瑀,是李世民的死黨,陳叔達則偏向李世民。故而,你瞅瞅這兩人,當時是怎麼對李淵說的:“沒錯,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心懷不軌要謀反,你家二郎是多麼好的孩兒啊,這麼保護你。皇上大哥啥也別說了,趕緊立你家李世民為太子吧。這可是咱大唐的天大福氣哦。”

搞得李淵只得苦著臉,一拍大腿,吼:“說得太特麼對了,跟我想的一樣!”

那麼,李淵最倚重的宰相,他的鐵哥們裴寂在哪兒?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裴寂最應該出現在李淵身邊呢?抱歉,誰也搞不懂!

綜合這兩大搞不懂的地方,顯然能得出一個結論:整個長安城,早就被李世民控制住了。不但長安如此,就連大唐軍隊也一樣。都說玄武門之變時李靖和李績,保持中立,但《資治通鑑》中,卻寫得很清楚。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曾特意徵詢過李靖意見。

李靖拍著胸脯說:“大王(李世民)以功高被疑,(李)靖等請申犬馬之力。”

即,大哥你就去幹吧,想殺誰說句話就成了,我立刻動手!由此,“世民由是重二人”,意思就是說,從此李世民對李靖和李績,就更加看重了。

推而論之,是不是證明了,李世民當時已經幾乎掌控了大唐?起碼是佔據了絕對勢力。而這種佈局,豈能是玄武門之變前,就靠那麼幾天,甚至幾個月就能完成的?因此“玄武門之變”,真正的玩家是李世民和李淵。而李建成,只不過是矛盾焦點罷了。

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登基?你看看玄武門之變後,他說了句啥

三、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稱帝?

人們之所以有此疑慮,皆因許多人都誤認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如今李建成以被殺了,主要矛盾消除,你李世民還著啥急啊?

如今,捋順清了主要矛盾,知道了李建成無非是矛盾焦點之後,咱再看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稱帝。自然就好理解了。概括說來,是三大原因促成的。

其一、李淵以退為進

李淵明白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名為針對太子李建成,實則是針對自己,那麼他最好的辦法是啥?自然是以退為進!倘若李淵真敢硬抗,那很抱歉,萬一這船,不幸翻了呢?

於是李淵連忙順杆爬,先立李世民為太子,隨後不久,便宣佈退位去當太上皇。但李淵退位,卻不是“全退”,因為前文提過的,李淵最倚重的宰相裴寂,卻還在朝堂之上,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顯然是李淵退位的交換條件。不是李世民不想清除裴寂,而是必須要保留裴寂,讓李淵安心。對此李淵和李世民都心照不宣。於是乎,裴寂就成了風向標。同時這也就註定了裴寂的悲劇。

最終在貞觀三年,裴寂被李世民一腳踢飛。同時,李淵也搬出了太極宮,李世民終於坐穩皇位!也就是說,李淵以退為進,給自己爭取到了“三年希望”。可惜,最終還是敗給了兒子。

其二、所屬勢力的利益最大化

既然是李淵和李世民,為主要矛盾雙方。那麼必然就是雙方各自帶著一股勢力進行博弈。如今李世民成功了,就算李世民想等老爸死後再登基,但其所屬勢力會答應嗎?不符合其利益最大化要求。

如尉遲恭,替你李世民殺李元吉,恐嚇皇上大哥,這都是啥罪過?可你卻還不登基,幾個意思?我全族性命都捆綁在你身上了,萬一被翻盤,我這不是“二乎到家”嗎?不僅尉遲恭這心思,其他人也一樣,凡站隊在李世民背後的勢力,都是這個要求。

李世民越快登基越好,如此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你李世民若不這麼幹,很抱歉,你就不是合格大哥,我們能支援你,也就能很快舍掉你,去支援別人——這點很像劉邦當年,被項羽打得懷疑人生,想打退堂鼓。可手下卻不幹,劉邦你必須撐下去,幹下去,否則先特麼殺你!

李世民為何不等李淵死後再登基?你看看玄武門之變後,他說了句啥

其三、李世民自己的態度

李世民想盡快登基嗎?當然想!他比誰都明白,老爸李淵和所屬勢力的“鬼心思”,故而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曾對陳叔達,說過這樣一句:“朕本性剛烈,若有抑挫,恐不勝憂憤,以致疾斃之危。”

翻譯過來就是,我李世民是一個恩怨分明,直麵人生挑戰的硬漢子,若遇到啥挫折或不能實現目標,我就非常氣惱和憂慮,以至於都有被氣死(因此得病)的可能。

這句話,是李世民跟陳淑達回憶玄武門之變時,說出來的。顯然是他解釋為何發動玄武門,為何不等老爸去世再登基。

總的意思就是一句話:我李世民才代表著大唐!跟什麼剛烈性格沒啥關係。否則魏徵後來那麼懟他,不也是活得很滋潤嗎,他咋不剛烈了?

所以,玄武門之變就妥妥的是李世民,直撲皇位的一次行動,當然說謀反等也可以,李淵再不想退位也不行——所謂,不退位,就是死!這其實就是李世民的態度。

四、父子關係

最後說一下李淵和李世民最後的父子關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彼此演戲!

如,李淵退位,卻不能動代言人裴寂。直至貞觀三年結束。

第二階段,父子相和,

之所以用“和”,而不是“合”,是因這一階段是李淵徹底承認失去翻盤希望了,於是父子和解。

如,貞觀四年,李世民幹掉突厥後,李淵彈琴,李世民跳舞。

還有貞觀六年,李世民要當車伕,拉著老爸回宮。李淵卻說:太子(李承乾)已經長大了,他拉著我,兒啊,別累壞了你。

顯然是和解,不是合作!這一時期最好玩的就是李淵,稀里嘩啦給李世民“製造”出來了一大波弟弟、妹妹啥的。別說李世民了,估計就連李承乾、李治等也很無奈,明明都歲數比我小,卻都特麼成了長輩。

第三階段,李世民悔過。

主要集中在李世民的晚年,尤其是太子李承乾謀反後,李世民感到了當年老爸有多悲苦。

奈何玄武門之變,已不可重來,別管他曾經對此說得多豪橫,啥“剛烈”都出來了,卻也只能承受。但後半句卻說對了——以致疾斃之危。由於李世民遭受此打擊,身子骨明顯出了問題,最終年僅51歲病亡了。

所以,這個世界很公平,就沒有隻賺不賠的事,李世民是如此,李淵如此,任何人都是如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