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五代時以“地大力完”著稱的湖南,歸宋時僅剩區區十萬

五代十國時期是華夏曆次大分裂中最為特殊的一次,不僅表現在割據政權數量之多空前絕後;而且表現在以前一些從未出現過獨立王國的區域,也被建號稱王的軍閥所佔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湖南的南楚。晚唐時朝廷在這裡設定了三大節鎮,分別是武安軍、武貞軍和靜江軍,而以佔據潭、邵二州的武安軍節度使為三鎮之首。黃巢之亂過後,湖南各鎮和南方大多數地區一樣,都脫離了朝廷控制,北方的大唐中樞在此時已經名存實亡。此時武安的鄧處訥曾有意一統湖南,但限於自身實力和才具不足,沒能實現這一目標。

為何五代時以“地大力完”著稱的湖南,歸宋時僅剩區區十萬

結果一股從中原經江淮而來的敗將潰兵,卻以破釜沉舟的氣勢,橫掃湖南各地,建立起一個頗具規模的王國 這就是後來十國之一的南楚。這股外來軍隊的首領是劉建鋒和馬殷,他們本是流竄到江淮的蔡州軍孫儒的部下,孫儒兵敗身亡後,其軍隊大多被淮南楊行密所收納,而少數不願歸降的軍將就只得另尋基業立足。他們殺掉鄧處訥,鳩佔鵲巢的全取了武安軍下轄各州縣,在這個過程中劉建鋒死於內訌,馬殷成了新的武安軍節度使,他就是南楚的開國之主。

為何五代時以“地大力完”著稱的湖南,歸宋時僅剩區區十萬

整個隋唐時期,中國南方各地雖然都得到了更深入的開發,但與江淮吳越比起來,荊湖一帶仍然相當落後。這不僅表現在經濟民生上,也表現在漢化程度上,除了各主要州縣以外的山地森林地帶,還是被土著部族所控制,官府政令難以觸及。馬殷就任後,連破邵陽附近的飛山蠻、連山蠻叛亂,威震各蠻部;之後又平滅了朗州雷氏的武貞軍勢力,次第消滅了其他州縣的匪盜和小軍閥,終於合整個湖南為一體,其疆域還囊括了今日貴州和廣西的很多地區。

為何五代時以“地大力完”著稱的湖南,歸宋時僅剩區區十萬

到了朱溫篡唐後,馬殷接受了後梁楚王的封號,終其一生一直奉中原王朝為正朔,沒有僭越稱帝之舉。南楚的大敵主要是南方霸主楊吳——南唐,它接好中原的目的也是為了對強鄰進行牽制。總體來說,馬殷為政低調務實,很少主動挑釁四鄰,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勸課農桑,讓南楚民間的富庶不遜江淮。在經濟方面,馬氏最重視的茶葉的加工和銷售,將製茶和售茶作為南楚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除此以外,華南傳播過來的棉紡織技術在南楚擴散也很快,並能透過向中原出售棉布而獲取厚利。

為何五代時以“地大力完”著稱的湖南,歸宋時僅剩區區十萬

也就是說,據有湖南的馬楚在此時南方各大割據勢力中,是疆域較廣、人口眾多、國力較為強盛的一個。但是馬殷逝世後,他的兒子們相繼即位,到後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手足相殘的悲劇,給了身側的南唐以機會,終於被其所吞併。但南唐舉措失當,在湖南各州縣紛紛反叛的情況只能狼狽撤軍,此後當地就陷入了持續的混亂之中。到北宋發起統一戰爭,逼降武平軍、進而佔領整個湖南後,統計人口只有區區十萬戶,連小小的荊南都不如,可見號稱“地大力完”的湖南,在經過後期戰亂摧殘後,遭受了多麼慘重的損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