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一曰長目,二日飛耳,三日樹明。——《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大家都知道在一個建築地需要破土動工之時,總會找風水師前去相看。尤其是在蓋房子時,在房子的朝向以及與地勢的走向之間的關係,更是有一番諸多的講解。而且大家對它的態度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當然,也許有人說這就是封建迷信,是不可取的。現代社會要講求科學,要講人的力量透過改變自身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寄希望於風水以求改變風水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要理智的看待,也不應該全盤的否定,也並不是說都要全盤的接受,全盤的肯定。但至少我們都應該承認,它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它在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具有較高的歷史的地位。同時它也同樣具有值得大家前去探索的神秘色彩。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至少由我國唐代風水大師袁天剛罡與李淳風二人流傳下來的的

《推背圖》

所留下來的預言,至今無人可破。而且袁天罡的識人術更是具有著神秘的面紗。今天我們就來揭開袁天罡的識人術的神秘面紗。

那麼在此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大家會說無非就是“土”、“幹”、“三”、“工”、這四個字,難不成還有別的字嗎?確實沒有其他字,但是袁天罡卻能從這個拆字遊戲中知曉人的命數。這就不得不令人好奇了

?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袁天罡在洛陽與三人看相。

公元605年,袁天罡來到唐朝國都洛陽。眾所周知,古代人都十分相信命數。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際,然又有提出天人感應之說,僅為皇權籠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更加有利於當朝統治者的統治。

所以那時的皇帝便有“天子”之稱,也就是上天的兒子,那麼這上天的兒子當之無愧就要成為民間的統治者。而早在我國甲骨文時期,我國便已經有了推演未來,預測吉凶的歷史。而國軍在每次出征之時都會讓專人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吉凶,並且將所得結果寫在龜甲上,而寫在龜甲上的文字,也被我們稱為甲骨文。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所以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袁天罡一到達洛陽就受到眾人的追捧。杜淹、王珪、韋挺三人更是直接邀請袁天罡遊玩,職責是請袁天罡使出他的看家本領來為他們三人看相與推演未來。袁天罡也是欣然前往,後根據三人的面相一一推出,杜淹有御史之相,王珪有五品之才,而韋挺更是有貴人相助成為一代武將。但三人官途不順還會與袁天罡見面。後來,袁天罡所言三人命數皆一一應驗。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袁天罡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見。

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想見到袁天罡,遂降旨要袁天罡與另一位大人物李淳風一同入宮覲見。這李淳風的造詣也不輸於袁天罡。李淳風善數學、天文學,通曆法,是個十足的古代科學家。袁天罡所擅長的是天文星象,而李淳風則比較擅長風水命理。話又說回來,這二人都沒有進宮聽旨。

為何?原來,因為李世民邀請二人入宮覲見,意在為大唐推演國運,而這國運之事卻不是袁天罡與李淳風可以言說的。然而李世民也沒有生氣,後來又親自前去相邀,並稱已到良辰吉日可以進行推演。二人這才應邀前往,三人一同登上樓閣,李淳風興致勃勃乃至忘了天機不可洩露之說,後得袁天罡提醒才猛然想起時已是冷汗衿衿。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而這次三人會面的產物便是《推背圖》。袁天罡在與李世民推演之際,就用了著名的識人術。也就是拆分“王”字,而仔細思考之後就會發現,“王”字就是指上通天下通地的王,亦為君王,帝王。

識人術。

回到上文我們提到的識人術,將“王”字去掉一筆,可以變成“土”、“三”、“幹”、“工”這四個字。那這四個不同的字又有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說法呢?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首先我們來看“土”,“土”為何意?“土”意指土地,土壤在田地裡耕作的人,那這是不是就說明踏實肯幹?不是。土字是由王字拆掉一筆得來的,代表了君子的德行。而“王”變為“土”去掉的那一筆在天上,而最有德行的就是聖人了。“三”為三個一,也代表眾多,可卻少了中間的連線。“幹”字是去掉地上的一橫,代表起確實根基不夠穩定。“工”代表做工,可有衣有食卻不夠出色,難以大富大貴。

袁天罡的識人術:“王”字去掉一筆,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字?

袁天罡的拆分“王”字的識人術,致使之中都在圍繞著“王”來說,也從側面告訴了李世民國家的國運與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的德行有很大的關係。

以今天的角度來看袁天罡的識人之術,雖然不能夠全盤的接受,但是其借鑑意義也還是有的。當然我們還是要崇尚科學,不能偏信盲從,但是也要承認《推背圖》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應該予以愛護。讀者朋友們,如果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小編也會參與討論的。

參考文獻:《推背圖》《六壬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尚冰說歷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