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百家原創作者:跟其雨一起看歷史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在陸贄執政的兩年裡,李唐局勢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南詔開始歸順唐朝,吐蕃方面的壓力頓減。憂的是:嶺南黃少卿兵變,朝廷鞭長莫及;國內藩鎮相互傾軋,尤其原本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宣武軍、昭義軍也試圖效仿河朔藩鎮,說明了朝廷對這些藩鎮的控制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陸贄拜相時年僅三十九歲,是四位宰相中年紀最輕的。陸贄拜相之後,一共上書二十五篇,可惜的是,德宗採納的卻少之又少。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在陸贄執政的兩年裡,李唐局勢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南詔開始歸順唐朝,吐蕃方面的壓力頓減。憂的是:嶺南黃少卿兵變,朝廷鞭長莫及;國內藩鎮相互傾軋,尤其原本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宣武軍、昭義軍也試圖效仿河朔藩鎮,說明了朝廷對這些藩鎮的控制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與此同時,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也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陸贄拜相時年僅三十九歲,是四位宰相中年紀最輕的。陸贄拜相之後,一共上書二十五篇,可惜的是,德宗採納的卻少之又少。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五月十四日,德宗批准,但僅僅三天過後,德宗就以“近聞外議”為由給陸贄發密旨,打算收回成命。陸贄又上書申辯,但德宗不從。雖然如此,此時,德宗與陸贄並無矛盾,只是在選拔任用人才時,德宗還是隻相信陸贄等有限的幾人,而不信各部長官。但二人之間的矛盾是慢慢積累起來的。僅僅一個月後,就發生了嶺南節度使請求朝廷派遣中使在安南設定市舶使司的事,德宗批准了,但陸贄予以駁回,他以為:“遠國商販,惟利是求,緩之斯來,擾之則去。廣州素為眾舶所湊,今忽改就安南,若非侵刻過深,則必招攜失所,曾不內訟,更蕩上心。況嶺南、安南,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豈必信嶺南而絕安南,重中使以輕外使。所奏望寢不行。”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判詞說得義正詞嚴,讓德宗非常難堪。接著,班宏去世,陸贄推薦杜佑、盧徵、李衡、李巽四人,德宗認為杜佑擔任淮南節度使,位置重要不可輕動;盧徵剛剛擔任同州刺史也不適宜,陸贄就建議,在李衡進京之前,由李巽暫時管理度支,德宗也答應了。但僅僅一天之內,德宗就出爾反爾,只授予李巽給事中,要讓裴延齡負責度支。陸贄大吃一驚,連忙上書指斥裴延齡是個奸邪小人,不可任用,還請求等趙休假上朝後再議,但德宗未予理睬,當即就任命了裴延齡。七月,關東遭受水災,德卻只想著財,不想散財,他認為水患不大,不必濟,可陸贊又上書反對家只好從,可又覺得淮西不繳納貢賦,不派人前去。陸再次上書提出帝王之道,與敵國不同,懷柔萬邦,唯德與義,德宗不能不聽。同月,陸贊又撰寫了《請減京東水運收腳價於緣邊州鎮儲蓄軍糧事宜狀》,提出減漕運,幫助邊儲糧的辦法,德宗也於以採納。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貞元九年二月德宗命翰林學士顧少連密陸卷費,說了三件事,一是交代陸凡是遇到重大事務,不要給趙憬說,直接秘密上奏:二是說苗晉卿攝政時曾有不臣之言,且其子名字大多與古代帝王相同,應將他們外派任職,且不要接近兵值;三是說陸贊清慎太過,不合情理,各道送的馬、子之類,接受也無妨。其實,德宗是想向陸贊傳達善意的,他讓顧少連傳話原話是:“每次在延英殿上與愛卿相對,因有別人在一旁,不要把話說得太明白。去年冬天,愛卿推薦人,實在是有趙憬在邊上,我沒有同意,並非有意拒絕愛卿,以後再遇到重要的事,你自己密奏給我。愛卿又屢次請求給苗粲升官,我也是一再沒有答應,恐怕愛卿也不知朕意。此人就是苗晉卿的兒子。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苗晉卿當年執政時曾有不臣之言,他的幾個兒子苗丕、苗發(大曆十才子之一)、苗堅、苗垂等都取了古帝王之名,用意很不善。這當然不是兒子們的過錯,不能公開貶斥,但終究不宜讓他們久在朝廷,愛卿應當體會朕的心思。苗粲兄弟均應外派到一個偏僻之處擔任閒職,並且不得靠近軍鎮。”這是德宗的一貫做派,總是密旨給某人稱某人不可信云云,又密旨給另一人稱某事別讓某人知道等,看似對人親信,卻是鬼鬼祟祟,心底陰暗,這大約就是後世說的帝王心術吧。陸贄是一個致力於把君王打造成堯舜的人,他以王道和君道衡量,對德宗的這種做法很不以為然,遂上書德宗認為,自己和趙憬都是陛下的心腹大臣,也是陛下的手足,在我們之間不該再有所懷疑,“於心膂之內,尚有行跡之拘,跡同事殊,鮮克以濟”。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我們的職責相同,如果陛下再對待不同,這不符合王道。對於苗粲兄弟之事,陸費認為,“賞賜人的時候一定要在朝廷之上公開進行懲處人的時候也一定要拉到街市上明正典刑。賞罰都唯恐萬民看不見,君王做出的賞罰無愧於心,百姓聽到後也毫無疑義,接受賞賜的人沒有羞愧之色,遭到懲處的人也沒有怨言,這就是聖王之所以要頒佈法律,與天下人共同遵守。凡是誣陷他人之詞,大多是虛假的,只會在背地裡惡意中傷,而不敢拿到桌面上公開辯論:他們也許會說,歲月太長,無法查實;或者說,影響不好,應該隱忍;或者說,行跡未露,應找個藉口處置;或者說,只需不用此人,何必公開罪狀,進行羞辱?這些話看似敦厚,但其實包藏禍心,傷害善良之人,達到其奸詐的目的,再沒有比這種辦法更的了!如果苗晉卿父子確實犯了大罪,就該公開審判,明正典刑;如果是被人講陷的,豈能令其兄弟莫名其妙地受到貶滴。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審理案件,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嫌疑人理屈詞窮,再加以懲處,這樣天下就沒有蒙之人,君王也不會聽信了。”對於德宗勸他接受鞭靴之事,陸擊亦說道:“對於官員接受賄賂,即使是一尺布,根據法律也要受到懲處。對於下級官吏尚且如此規定,身居高位的大官小引領著社會風尚,豈能寬縱?一旦開始貪汙,就會一發而不可收,先是鞭靴,接著就會接受金玉。眼裡看到想要的東西,怎能保證內心不亂?一旦與行賄之人建立了私又怎能拒絕其下一步的請求?一點點積累下來,就會氾濫成災的如果我接受某人的東西,拒絕了另一人的東西,那麼遭到拒絕的人就一定會心存疑慮,如果一概予以拒絕,大家都認為這很正常,就不會有什麼擔心了。”在德宗看來自己完全是出於對陸贄的關心才說的,而陸贄卻毫不領情,甚至讓自己感到非常尷尬。接著就發生了李巽上告竇參交通劉士寧之事,德宗打算誅殺竇參並沒收其家產,陸費則一再上書迴護,但德宗不聽。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貞元九年五月,陸起草了《論沿邊守備事宜狀》,提出了備邊六失及應對之策,已見前述。其中說到的“力分於將多”和“機失於遙制”,要求德宗設定統兵元帥,德宗肯定是不會接受的。同年夏秋,京兆受災,豌豆全損,京兆尹李充奏請百姓以大豆充當豌豆上繳,德宗原已批准,但度支裴延齡上奏請求將豌豆折價由百姓上繳。陸贄認為,豌豆受災,原本應予全免,但因繫馬匹飼料,改由大豆,也是不得已從權的做法,而裴延齡卻建議用豌豆應繳數折價由百姓上繳金錢,更是傷害百姓的事,“傷風得財,非謂理道”,於以批駁。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此後,德宗與陸費在處理劉士寧和李萬榮一事上也意見相左,陸贄認為不可再行姑息,而德宗卻無視宰相的意見,任命李萬榮為宣武留後。貞元十年年初,德宗與陸贄又因左降官霑恩量移一事意見不合。貞元九年是德宗即位十五年紀念,冬至時,德宗下詔大,並規定對於左降官和流人在兩個月內辦理好從邊地調往近處事宜,對於已經調往近處的左降官恢復爵位。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德宗出爾反爾,故意拖延,詔書頒佈近半年毫無進展。陸費遂接連遞交三篇奏章,要求儘快辦理。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德宗派人對陸說:“根據舊例,左降官遇到大赦予以量移,不過三五百里,如今所規定的似乎有所突破,又接近於兵馬駐屯之地以及交通要道的郡縣,事情恐怕不妥。陸費又上書,稱:“王者,以誠心待人,雖然對臣下可以責罰,也可以惱怒,卻不可以猜忌、嫌棄、記仇。將臣下貶謫到遠地是為了懲罰他們沒有盡職,赦免他們是為了讓他們改過自新。如果沒有懲罰,就會令國家喪失威信;如果沒有勉勵,中就會令人自甘墮落。雖然有晉升有貶謫,但這都不是出於君王的個人愛憎。

陸贄四月拜相,五月就與趙憬一起奏,請各部長官各自舉薦部屬

執行唐法律將其暫時貶謫,愛惜人才則又將其逐漸升遷,人人知道會被重新任用,誰不加倍努力?何必擔心他們會破壞制度?又何必害怕他們會心懷怨恨?假如認為他們自從受到貶謫,就會心懷怨恨,處處防備,始終不再重用,就會造成改過的人無法補救昔日的過錯,才能無法施展。人之常情就是:窮則思變,走投無路時或許會喜亂樂禍。如今如果僅僅遷移三五百里,還沒有離開本道,所遷之地甚至比原來的地方還惡劣,白白增加了遷徙之苦。另外,當前郡縣一般都擁有郡兵,各地很少沒有驛站的,如果把他們猜忌到如此地步,只能顯示陛下胸懷太狹了。”在用人方面,陸贄與德宗也說不到一塊去,德宗為人好猜忌,以愛憎用人,就連中下級幹部的用人權都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陸贄認為德宗的用人存在“因人廢官不考實”“求精太過”“嫉惡太甚”“程試乖方”“取捨違理”“循故事而不擇可否”七大弊端,但德宗根本不聽。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