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歷史上,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怎麼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一個是堪比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一個是攻城掠地分析利弊的戰術指導,這兩個各有優劣。而且,最重要的東西,也最經常被蜀粉忽視的東西,就是他們兩個都提到了取曹不易,區別就是魯肅委婉的告訴孫權曹操已掌控漢室,大勢已成,不可抗衡;而呂蒙則更為直觀地告訴孫權,今天你就算是拿下曹操的一塊地,因為地理優勢,曹操第二天就能再拿回來。所以,魯肅和呂蒙的第一思想都是拿荊州,區別在於魯肅提出來的拿荊州是對於劉表而言,呂蒙的拿荊州是對於關羽而言。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其次,魯肅說的是戰略,劃江而治建號稱帝。具體怎麼做說得很籠統,滅劉表黃祖就完事了。主要的作用是給當時的孫權打了一針大雞血,因為提到了稱帝。後來孫權回憶這段對話,也是高潮點在此(公瑾昔要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呂蒙說的是戰術,說的是“如何劃江而治”,大義是宗親守南郡保護中游,心腹將領控制白帝保護上游,蔣欽率水軍巡邏,作為機動支援力量。我佔領襄陽作為北伐基地。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對劉備軍,呂蒙主張不要依賴同盟,獨立控制整條長江,就是“何憂於操,何賴於羽”。再者,在孫權眼裡,呂蒙後面提出的戰略是遠優於魯肅的。魯肅放的大話說關羽不足以懼,別說現在我們用上帝視角看,就是當時,一個能紮根在荊州這樣一個盤根交錯的地理位置,不足以懼?而且,很明顯,對於孫權來說,他已經按照魯肅的戰略方針走了半輩子了。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曹操不可卒除,就不和他剛,對於北方就懷柔,專心打黃祖,打劉表,好不容易借赤壁之戰的風拿到了幾塊荊州的土地怎麼就要拱手讓人?這時候周瑜也死了,死在綢繆巴蜀的路上。所以說在孫權的潛意識裡,取巴蜀,竟長江之極,是周瑜和魯肅這兩個戰略大師的公識,孫權認為魯肅後期的戰略部署背離了周瑜的規劃,也背離了東吳的立身戰略,背離了他孫權本人的基本利益。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而這一點,陳壽也表示贊同。如果拿下荊州之後,對曹魏作戰能有成果,那就是戰略大師。但是,孫吳手握荊州,對曹魏沒有造成任何威脅。原本期望的是壯大自身,滾起雪球,吞併天下,而實際上呢,孫劉聯盟實力內耗下降,曹魏從捱打狀態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這就跟宋金遼一樣,不知己不知彼,過分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又看不清局勢。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兩家之間關於江陵最好的解法應該是呂蒙北上助關羽拿下襄樊,蜀用江陵和荊南的土地作為報酬。無論是打樊城還是打合肥兩家兵力都不佔優,魏據城而守很難取勝,兩家合兵一處還有點機會。不過執行起來確實困難,湘水之後兩家已經缺乏互信,操作也比較複雜。

魯肅的戰略提及的是如何成就帝位,而呂蒙的戰略提及的是奇謀掠地

最後,呂蒙作為戰術家沒什麼大問題,至少人家打贏了。但是在戰略上,他做的確實不夠格。對吳國來說,當時的戰略目標應該這樣制定:最好的目標,是在和蜀國策應出擊的過程中搶佔有利地位,發展的比蜀還好,最後一統天下。其次,讓魏國受到重大打擊,但死而不僵;消耗蜀國國力,讓他撈不到太多好處;自己趁機漁利。而呂蒙選擇了最差的一種:自己做打手,背刺盟友,殺死關羽,引爆吳蜀矛盾,讓魏國看戲。也就是曹丕優柔寡斷,如果曹操尚在,做夢都能笑醒,提前一統天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