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Google 總是在不斷地關閉產品呢?

為什麼 Google 總是在不斷地關閉產品呢?

【CSDN 編者按】Killed by Google 俗稱“谷歌墳場”,目前一共有 275 個產品被谷歌判上死刑標籤,可對於已經習慣於某些產品的使用者來說,著實是非常難過的。本文作者深思了谷歌頻繁關閉產品背後的原因,最後把原因歸結為:谷歌只有公司產品,沒有制定產品戰略。你認同嗎?

原文連結:連結:https://jackiebavaro。substack。com/p/hot-take-google-has-a-company-strategy

作者 | Jackie Bavaro 譯者 | 彎月

出品 | CSDN(ID:CSDNnews)

當聽說 Google Reader 關閉的訊息時,我感到萬分震驚。我非常喜歡這個產品,就像喜歡微軟的 Excel 一樣,因為我感覺這兩款產品賦予了我超能力。我可以透過 Reader 掌握網上的最新資訊,無論釋出者的頻率有多高都不會錯過。

這些年來,許多我喜歡的 Google 產品都關閉了:Wave、Inbox、My Maps、Stadia,數不勝數。人們普遍認為這些產品的關閉損害了 Google 品牌,我感到非常難過。

但是,為什麼 Google 總是在不斷地關閉產品呢?

因為 Google 只有公司產品,他們沒有制定產品戰略。

Google 的公司戰略

根據我在 Google 的經歷以及之後的所見所聞,Google 的公司戰略是“招募所有的聰明人”。招募所有的聰明人,然後讓他們打造產品。招募所有的聰明人,這樣他們就不會為競爭對手效力了。招募所有的聰明人,即使沒有重要的工作需要他們去做。

Google 就像一個風險投資家,在有前途的人身上大量投資,即便大多數人失敗也無所謂。他們廣泛投資,尋找能夠帶來 100 倍效益的創意。百花齊放,看看哪朵最好看。

為了支援這一公司戰略,在 Google 任何人都能夠以非常低的代價啟動一個新專案。員工可以利用“20% 的工作時間”來從事主要工作之外的專案。啟動“ 1% 實驗”只需要透過最簡單的稽核。微型廚房和有趣的活動鼓勵各個臨時團隊聚集在一起開展社交活動。

Google 的公司戰略導致產品戰略的匱乏。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來比較一下 Google 和微軟。

產品戰略比較:微軟 vs Google

在微軟,產品負責人非常清楚產品取得成功的條件。

我在微軟工作期間,負責 Office 部門的副總裁是 Steven Sinofsky。他撰寫了很長的戰略檔案,闡明我們在構建什麼、為什麼以及如何構建。隨後,他手下的副總裁也建立了一份戰略文件,交待了 Office Server Group 的詳細資訊。然後,他下面的總經理編寫了一份有關 SharePoint 的戰略文件。而我當時只負責交付非常有限的一部分產品。

我的工作預先得到了批准。我有足夠的空間來規劃團隊的工作,但每個專案都必須與更廣泛的 Office 戰略支柱緊密相關。我想構建的所有功能在動手之前,都需要經過“新增/削減”會議的審查。

有了這些前期計劃,實際的產品決策和程式碼審查的工作量要少得多。只有團隊中的其他專案經理審查了我的規範,只有我和測試人員(通常是剛畢業的學生)在變更新增到分支之前審查程式碼。就價值而言,我認為就是為什麼微軟產品的細節質量常常不過關的原因:並沒有哪個特定的專案經理能做出決策,而決策一旦制定,也不會有人會反對。

下面,我們來看看 Google。

在 Google,我從未見過戰略檔案。每週五我們都會舉行全體會議,但沒有領導人談論廣泛的願景。而我的上司也沒有設定方向,並要求我遵循。

相反,領導們總是鼓勵團隊提出自己的想法。創始人會提出一些關於首要產品的想法,並有一些相關團隊負責這些想法,但公司的最高階 OKR 並不會凌駕於其他 OKR 之上,而是平級關係。有些人的工作甚至與公司戰略的關注點沒有任何關係。

在微軟,這種專案會被立即停止。但 Google 會給它們一個機會,但也只是機會而已。

這些專案沒有經過預先批准,無法保證你的產品最終能啟動。Google 並不在意這些產品是否能推出,即便你的團隊已經花費了幾個月的時間。每個新功能、產品或變更都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

作為應用產品經理,我很喜歡這種方式。我認為,對於非常聰明且有抱負的人來說,Google 的環境比微軟更好,因為在 Google 你有一定的空間能夠讓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而在微軟,一切都是自上而下的。我們構建的產品已由領導們決定,所以為了讓別人聽到我的想法,我必須逆流而上。

回憶往昔,雖然我感覺自己在逆流而上,但我為之奮鬥的目標(支援Firefox、Wikis等)都實現了。雖然我與工程師也會私下交流,還得到了實習生的幫助,但沒有人為此不滿。Google 的優勢在於,公司檔案支援推動新想法,但這需要付出代價。

Google 公司戰略的代價

雖然 Google 的公司戰略很好,但我認為這是以犧牲員工和使用者為代價的,尤其會犧牲掉中型產品。

我在 Google 工作了兩年後,挪威辦事處的兩名工程師來見我。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們一直在努力改進挪威很流行的一種特定型別的查詢。他們需要我的幫助來啟動這個功能。

當時我就意識到這個想法是有缺陷的。他們的改進不但無法呈現更好的搜尋結果,而且還不公平地提升了一些網站的排名。我與他們的小組領導進行了交流,他們也同意我的看法。很可惜,這兩位工程師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

此外,最終我發現,我才是告訴他們這個壞訊息的最佳人選。我很震驚。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這兩位工程師或他們團隊中任何人的訊息。雖然這個專案早就啟動了(我認為甚至進行了 A/B 測試),但從來沒有從最終負責批准的人那裡得到任何反饋。幾個月後,整個挪威辦事處都被關閉了。

我在 Google 工作期間,Google Plus 剛剛啟動。一些應用產品經理說服了公司領導層,讓他們相信我們需要成為 Facebook 的競爭對手。負責 Google Plus 的副總裁多次主持了週五的全體會議,我們都對他們正在構建的產品感到興奮。對於我和其他許多人來說,很明顯,Facebook 的使用者根本沒有理由離開 Facebook,選擇其他應用。有人問了一個直接的問題,但副總裁轉移話題,並大談特談透過圈子分組好友是多麼容易——這根本不是使用者換產品的理由。

似乎 Google 沒有制定正確的產品戰略的流程或經驗。“誰是我們的潛在使用者,如何才能贏得這些使用者?”這些都是產品戰略的基本問題。也許有人在執行審查中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最終並不會成為該專案啟動的障礙。Google Plus 從未啟動,最終被關閉。

我認為,缺乏產品戰略是 Google 許多產品如此“短命”的深層原因。例如Google Wave、Google Inbox 或 Stadia,這些專案沒有一個深入的、結構化的、經過充分審查的計劃來說明這些產品如何才能取得成功,以及為什麼這些產品很重要。只不過是公司裡的一些頭腦聰明、雄心勃勃的人帶頭啟動了這些專案。如果某個產品未能取得巨大成功,Google 就會及時“止血”,並開始下一個新專案。

如果 Google 從一開始就不太相信他們需要這個產品,那麼後續停止迭代和投資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大多數其他公司來說,如果某個產品缺乏說服力和監管,就不可能投入大量資金。其他公司要求產品必須取得成功,所以為了產品能夠成功,他們會更加努力,也會更加謹慎。

結束語

雖然 Google Reader 的壽命很短,但仍然間接導致 Bloglines 破產。雖然 Google Inbox 關閉了,但仍然打敗了 Mailbox。我很想念這些產品。

一般,我不會發表如此尖銳的批評,但我在此分享我的想法,是因為我個人的主要價值觀之一是,每個人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都很寶貴。

我很喜歡 Asana,因為如果人們減少在工作上花費的時間,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我關心產品戰略,因為如果人們減少在失敗專案上花費的時間,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做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不同的工作,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我希望,選擇進入 Google 工作的人能夠擦亮眼睛。雖然我依舊認為 Google 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場所,但前提是你可以接受你為產品付出的努力會被白白浪費掉的風險。

文中分享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看法,希望各位在評論中多加指正!

為什麼 Google 總是在不斷地關閉產品呢?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