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聯掌故:“讀萬卷書”對個下聯

中國文人的修養,多在詩、書、畫、印、聯,對聯是文學的初級內容,古時私塾讀書有一項基本功就是對對聯,對對聯讀書進學的基本功,因此,很多對聯,跟讀書相關,今天接著再說幾副。

清代詩人李葂,安徽懷寧人,客居江蘇揚州,跟“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關係不錯,他曾贈送鄭板橋一聯,

上聯:三絕詩書畫;下聯:一官歸去來。

上聯的三絕詩書畫是指鄭板橋的三項藝術成就,在當時當世,鄭板橋的藝術成就中,詩、書、畫三個門類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個上聯其實要對下聯不易,因為“三”是數目字,而後面的詩書畫剛好三樣,下聯如果仍對數字,任一數字都不易工,妙在李葂引用陶淵明的典故,陶淵明曾創作名篇《歸去來兮辭》,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去彭澤令後迴歸田園隱居之後,寫了這篇文章,對自己歸家時的愉快心情和隱居的樂趣大事鋪張,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文人氣節,一方面展示了田園之樂,鄭板橋有相似的經歷,他因賑災而得罪上司,最終也辭官而去。這副對聯,寫盡了對鄭板橋的讚賞之情。

名聯掌故:“讀萬卷書”對個下聯

(鄭板橋像)

清代還有一位學問大家,叫陶澍,字子霖,號雲汀,湖南安化人,嘉慶年間的進士,歷任過戶科、史科給事中,清治下,滿人做這個官是正四品,漢人做這個官是正七品。到了道光年間,終於做到了兩江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是個大學問家。他曾經寫過一副激勵人讀書的對聯,

上聯:臺接囊螢,如車武子方稱學者;下聯:池臨洗墨,看範希文,何等秀才。

這副對聯,要想讀懂,必須明白裡面的典故。臺接囊螢,指緊接著囊螢臺,《晉書。車胤傳》中,記有這一段:“胤(車胤,字武子,東晉孝武帝時曾任吏部尚書。)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古時候全靠油燈讀書,油又太貴,車胤凡用白絹口袋裝上螢火蟲在晚上照明夜讀,可見發奮程度,後人在他的故鄉建了囊螢臺紀念他。“囊螢夜讀”由此成為典故。

名聯掌故:“讀萬卷書”對個下聯

(范仲淹像)

下聯也有典故,據《大明統一志》《直隸澧州志》載,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時曾在湖南天津市學,因“工書耽誦”,常洗筆硯於池,則“其池中水石草蟲盡為墨、赤之色”後人名之為“洗墨池”,後成為澧州“內八景”之一。范仲淹廣為人知的是他的《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廣為傳誦,其實,他小時候勤奮讀書的故事,也值得學習。陶澍用兩個典故構成一聯,激勵後人以古賢為榜樣,發奮讀書,以求有所作為。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萬曆進士,歷官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不附權貴,最終被革職,隱居故里20年,這20年裡,著作頗豐,經典戲曲《牡丹亭》、《南柯記》都出於此時,他有一副對聯,對後世來者,也有警醒意義,

上聯:天地間都是文章,妙處還須自得

;下聯:身心外別無道理,靜中最好尋思。

天地萬物都是文章,每一篇文章的妙處只有自己用心體會才能獲得。除了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之外,世上便沒有其他可供人分析與把握的道理了。這些道理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才會獲得,此聯的意義,越是深思,就越有心得。此聯對於後人的意義在於萬物皆理,靜中有得。

名聯掌故:“讀萬卷書”對個下聯

(關於湯顯祖的郵票)

清代有一文學家名叫石成金,江蘇揚州人,他寫文章常取居家平常之事,在平常文字裡見大道理,寫作風格像近現代的路遙,他也有一副對聯,談到讀書與治學,上聯:江郎才盡 書有神,下得十分功夫,即得十分效應;下聯,洗心無垢,去得一種駁雜,便得一種精純。意思很明白,讀書學習的效果是非常靈驗的,下了十分功夫去學習,就一定會得到十分的功效。所謂的治學修養,就是不斷清洗掉自己心靈上的汙垢,去掉一分的雜念,便能成就一分的精純。

名聯掌故:“讀萬卷書”對個下聯

(魏源雕像)

今天標題裡的“讀萬卷書”,本身有一副對聯,上聯:讀萬卷書,下聯:行萬里路。意謂讀書求學的兩大途徑,清代大學問家龔自珍將其合併作為上聯,並對以

下聯:綜一代典,成一家言。

並以這副對聯送給了自己的至交魏源,用於讚賞魏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終成就了大學問,然後綜合一代典籍文獻,總結出一套自成體系的學說。魏源是龔同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他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標誌。擅對對聯的大家,如果僅以“讀萬卷書”為上聯,除了“行萬里路”,還能對出更好的下聯嗎?

(圖片來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