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文苑|扶貧路上的歌吟——讀張聲仁詩歌集《夢中的村莊》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劉群力

寶慶文苑|扶貧路上的歌吟——讀張聲仁詩歌集《夢中的村莊》

(《夢中的村莊》,詩歌集,張聲仁著,團結出版社2018年版)

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語,此刻成了我閱讀張聲仁詩集《夢中的村莊》由衷的感慨。這部詩集是全國第一部扶貧詩集,共收錄80首扶貧詩,分上下兩篇。上篇《愛與溫暖》,下篇《陽光與希望》。

張聲仁的詩,有其明顯的個性特徵,他寫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和事。其作品多來自對工作和生活的細緻觀察、思考和實踐,以自然、質樸、本真的語言來體現哲理、體現崇高與浪漫,彰顯時代特色。作品紮根人民,紮根生活,以在場者身份,把當下行走於基層的扶貧幹部的工作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真實地刻畫了出來。

他的詩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詩集裡每一首詩都體現了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進行文藝創作的努力。《我真的怕生病》寫道:“小時候/我害怕生病/吃藥怕苦/打針怕痛/擔心小夥伴們/不跟我玩//現在成了戶主的我/更加害怕生病/如果我病了/臥床不起/雜草會趁我生病在我的地裡瘋長/那些可惡的蟲子/也會趁機把我的莊稼當成它們的美食/莊稼豐收就沒有指望……”這首詩表達了他對基層民眾點滴瑣事的深切關注,透著他對人生、自然、現實波瀾的敏銳感悟、深沉思考和靈魂關照。《傾聽每一種聲音》《大路上車水馬龍》《農家盛宴》《也敢去聽音樂會》等,無一不是以人民為中心。詩裡書寫的普通人的事,普通人的情,普通人的溫馨,都是詩意與真情的自然流淌。

他的詩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我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後,像張聲仁這樣的一大批幹部深入基層進行精準扶貧。他的大量詩歌便是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描寫。《2018,元旦我們將這樣度過》:“兩年了/我們在這個大山深處/人煙稀少的偏遠山村/在這個雪峰山會戰/曾經構築過戰壕埋葬日本鬼子/最後一道防線的地方/擺開了戰場/與貧困進行決戰/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首詩將扶貧工作的重要性、戰略性和艱鉅性展現出來。《我們走在泥濘的路上》《我發出了一張張名片》《我總喜歡講這些道理》《我也斷過家務事》等,寫的都是扶貧工作實踐。這些作品反映著這個時代的風貌,蘊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體現出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了真心,動了真情,出了真招,是一份實事求是的工作報告,更是消除深度貧困、決勝全面小康的行動宣言。

他的文字簡樸、真摯,將親情、友情及人間的真情都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不沾染銅臭,自自然然,本本真真。他的詩《孩子說不回家過年》:“昨天晚上,老大/我在省城上大學的孩子/打回電話/說已經找到了一份/收入很不錯的寒假工/今年春節她不回家過年/聽到這個訊息/我一夜無眠……”將扶貧物件懂事、勤勞、勵志的孩子,及貧困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牽掛與內心的不安躍然紙上。信手拈來的鄉土敘事,催人淚下的情深意切,多愁善感的細膩觸控,庸常生活的哲思發現,率性而為的心靈傾訴,都以最質樸的文筆,以真情為靈魂進行詩歌創作。張聲仁的詩還原了日常生活的豐厚質地,發掘了平凡生活的溫暖詩意,謳歌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幾近原生態的文字,卻有著空曠的藝術張力。

張聲仁的詩,是嘹亮而又寂靜的書寫。他的詩歌始終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價值取向,是來自基層扶貧路上的真情歌吟。這種對當下社會重大主題的藝術觀照,始終保持本真自我的總體定位和民間立場,使他的作品總是閃爍著質樸的光芒。天賦真情的詩人熱情擁抱著自己最熟悉的生命與生活。其作品詩意既豐贍飽滿,又有著綿柔持久的藝術韻致。詩人在且行且吟中,參與著新時代最動人最暖心的合唱。

(張聲仁,洞口縣人,洞口縣委黨校副校長,現在貧困村駐點扶貧。199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詩歌入選《家園守望者》《世紀末的田園》《湖南新鄉土詩派詩選》等多種選本。)

[責編:張佳偉]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