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大禍臨頭之時,和尚出了個主意,朱棣就堅定了造反的信念

翻開中國古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形象,就是地方形成割據力量的時候,往往就會跟中央政府對著幹,通俗點講就是造反。歷史上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唐朝時期的“安史之亂”,明朝時期的“靖難之役”。不過這些造反事業,只有明成祖朱棣取得了成功。

朱棣大禍臨頭之時,和尚出了個主意,朱棣就堅定了造反的信念

朱棣開始的時候也不是很想造反,當初他老爸當上明朝的皇帝的時候,為了保證大明長治久安,就把他的子嗣都分封為諸侯王,並且給他們兵權,讓他們守衛邊疆以及戰略要地。不過因為太子朱標早逝,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太過年幼,沒有辦法限制這些皇叔的勢力,所以朱允炆上位的第一件就開始削藩。

看著其他諸侯王都被朱允炆除掉了國籍,削掉了兵權,朱棣知道,他這個侄子遲早要對自己動手。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朱棣只有造反這一條路可以走。可是藩王造反畢竟傳出去不好聽,再者自己只是一個藩王,軍隊的數量遠遠比不上朱允炆的中央軍,所以朱棣對於造反這件事一直猶豫不決。不過一個和尚出現在他的面前,並且對他說了一句話,就堅定了朱棣造反的決心。那麼這個和尚是誰?她又說了什麼呢?

這個和尚的名字叫做姚廣孝,姚廣孝早年的時候在蘇州出家,這期間,他廣交名師,刻苦專研,很快就成為聞名天下的名僧。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聽聞姚廣孝的名氣,就把他招到了京師。就在京師,他遇到了可以讓他一展抱負的人,那就是燕王朱棣。再後來姚廣孝就像朱元璋請求自己將要跟著朱棣混,朱元璋同意,於是姚廣孝就成了朱棣的幕僚。到了燕國的姚廣孝經常跟朱棣討論國事,朱棣也發現姚廣孝就是他要尋找的人。

朱棣大禍臨頭之時,和尚出了個主意,朱棣就堅定了造反的信念

很快,時間就到了“靖難之役”的前夕,朱棣還在猶豫要不要造反的時候,姚廣孝說:“臣知天道,安問民心!”就是說,天道就是說燕王您是天下的君王,這次肯定能成功。既然朱棣是有當皇帝的命,那朱棣就不再猶豫了,果斷造反。同時姚廣孝還為朱棣找到了出兵的理由,那就是朱元璋活著的時候,擔心朝廷被奸臣控制,就給了藩王有舉兵清君側的權利,這項權利被記載在《皇明祖訓》 中:“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於是朱棣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以討伐齊泰、黃子澄這兩個奸臣為名,帶著部隊浩浩蕩蕩向著京師出發了。雖說朱棣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在於朱允炆的軍隊交鋒的時候,燕軍也不是一帆風順,攻打城池還是十分吃力,姚廣孝就發現,如果這樣打持久戰,燕軍肯定不是中央軍的對手。他再次向朱棣提出“擒賊先擒王”的理論,讓朱棣直接攻打京師。

朱棣按照他的方法去做,果然進軍途中沒有遇到什麼阻力,很快就攻破了京師,並且順利從侄子手中奪取了皇帝的位置,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姚廣孝的功勞,所以朱棣登基後,一直重用姚廣孝。

朱棣大禍臨頭之時,和尚出了個主意,朱棣就堅定了造反的信念

不過因為姚廣孝教唆朱棣造反,所以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相信大家心中對此人也有一個自己的判斷,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有喜歡小編,記得點贊關注喲!謝謝大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