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的崛起之路,他憑什麼打動贏政?

秦最出名的丞相是呂不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秦帝國的首任丞相其實是李斯。李斯在成名之前,雖然家裡小有資產,卻既無門第之高也無血統之貴,那麼李斯憑什麼打動秦始皇贏政,成為他的首席大臣呢?

在解釋之前,得先介紹荀子,荀子是繼孔孟之後的另一個大儒,但是他的儒學思想與孔孟稍有區別,孟子主張的是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張的則是人性本惡。孔孟強調仁義,而荀子追求的是帝王之道。

平民的崛起之路,他憑什麼打動贏政?

荀子(雕像)

任何一個思想家都是時代的產物,荀子也一樣。所謂人性本惡,是荀子對戰國時期到處亂戰的思考,當時的諸侯都在想著變法圖強,以使能夠保護祖宗留下來的江山,同時也在窺探他國的領土。此時的天下,充滿邪惡,國家之間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他,幾乎沒有一天和平。

荀子師承儒學,也在思考孔孟的仁義,一方面陽春白雪般的仁義不為各諸侯所接受,另一方面,烽火四起的亂世,也完全體現不出人性本善。所以荀子提出人性本惡,主張需要良好的制度來教育人,使人向善。

荀子還主張,諸侯紛立的戰國已不再適合,社會需要一個大一統集權的機構來管理,來教育人,即所謂的帝王之道。

荀子的思考在當時無疑是正確,人民苦戰已久,在亂世和安穩的帝國之間,人心向往的是和平。

平民的崛起之路,他憑什麼打動贏政?

李斯

李斯師承荀子,繼承了他的人性本惡之說和他的帝王之道。

秦始皇贏政,少年時不幸的,一出生就是秦國在趙國的人質,二三歲時因為秦趙戰爭,差點就被趙國殺掉,童年到處都是趙國人欺負他們母子的陰影。七八歲才得以回到秦國,十三歲父親就逝世,他繼承秦王之位。

贏政繼位以後,權力歸於呂不韋,母親忙於陪小白臉。贏政最親的三個人一下子都離他而去,他瞬間覺得世界充滿黑暗,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他。

李斯和嬴政的見面是呂不韋安排的,在此之前,李斯是呂不韋的幕僚。呂不韋真的把贏政當成自己的兒子,他想把贏政培養成明君,所以把李斯幾十人送到王府做郎官。李斯向贏政介紹自己的人性本惡說,介紹他的帝王之道。贏政瞬間被吸引,他感覺李斯說到自己的心裡去了。

平民的崛起之路,他憑什麼打動贏政?

秦始皇贏政

贏政從李斯這裡找到了周圍人離他而去的解釋,因為人性本惡,幼時趙國人欺負他合理;因為人性本惡,母親不理自己,只顧尋歡作樂合理;因為人性本惡,仲父不關心自己,只想著處理政務合理。當然,因為人性本惡,以後他贏政不計手段取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也合理。

李斯跟贏政講,以前秦穆公雖然稱霸諸侯,卻沒能兼併六國,主要是因為周王室的威望還在,諸侯雖然能夠稱霸,但不管是秦穆公還是晉文公,都只能領著小諸侯侍奉周王室。自孝公開始,周王室越來越式微,諸侯不再推崇王室,反而彼此兼併,秦國之所以有現在的威望,都是因為您六世先祖的努力。

現在以秦國的強大,以大王您的賢能,足可以滅天下諸侯,一統天下,成就萬世基業,如果能夠實現,您的功績將超過三皇五帝。心懷大志的贏政聽完,激動的不行,三皇五帝為遠古聖人,周文王都自嘆不如,而我將有機會超過他們。

自己雖然是秦國國王,但是在七歲以前,只是質子,受盡趙國人的欺負。回國以後,也沒有得到多少父母之愛。成為國王以後,母親不愛,權力還被仲父所奪,李斯的建議就是自己翻身的機會。大丈夫一世,不就為了名垂千史。

平民的崛起之路,他憑什麼打動贏政?

呂不韋(劇照)

贏政、李斯一拍即合,他馬上任命李斯為呂不韋的長史(丞相府秘書長)。秦統一天下後,李斯被任命為秦帝國的首任丞相。

贏政和李斯的結合,有大社會的需求,也有贏政個人的關係。幾百年的秦秋戰國亂世,所謂春秋無義戰,老百姓企盼安穩的生活,希望大一統,當時的諸子百家中大都在宣揚集權統一,儒家宣楊“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道家把天子跟大道比肩,這是大社會的需求。

贏政個人的經歷,讓他見識到的人性黑暗面遠超光明,在他的眼裡,人與人之間充滿暗能量,趙國人可以欺負自己,母親可以為了尋歡而不陪自己。李斯的建議讓贏政產生的共鳴。

時勢造英雄,身處戰國大亂世,肯定就有英雄出,但英雄是誰則需要才能跟運氣,李斯碰到贏政,就是上天給他的運氣,讓他這樣一個平民,最終做到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帝國第一相。(注:圖片來源於網路,內容為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