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莊子到雕陵的慄園裡遊玩,看見一隻美麗而怪異的鳥從南面飛來,它的翅膀有七尺寬,眼睛的直徑有一寸大。大鳥碰到了莊子的額角而落在慄樹林中。莊子心裡想:“這是隻什麼鳥呀?翅膀這麼大卻不能遠飛,眼睛這麼大卻目光遲鈍!”於是提起衣裳快步走過去,手執彈弓而窺視大鳥的動靜。

莊子正觀察大鳥,忽見一蟬,正因為得到一塊美好的樹陰而樂不可支,自忘其身。有一隻螳螂隱蔽待發,由於全神貫注捕蟬,也自忘其身。怪鳥乘機捕住了螳螂。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典故的由來。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戰術是一種後發制人的超越之術。此術的核心在於不動聲色地觀察與學習,又在於知人所設陷阱,知人而防人。待時機一旦成熟,伺機出擊,“螳螂”則不攻自破。伺機,就是趕火候。動早了,易被人發現自己的企圖;動晚了,可能會被別的“黃雀”搶佔先機。

《莊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山水風景

一位經營者,一個企業,既可以是蟬,又可以是黃雀。只顧近利,只顧幹自己的,把自己的意圖和行為完全暴露在競爭者面前,這就是蟬。密切觀察競爭對手的動靜,收集競爭者的全部資訊,待機而發,這就是黃雀。

也有的企業,在全力關注競爭者的一舉一動之時,自己也被其他競爭者所關注。螳螂關注蟬,蟬又被黃雀關注;黃雀盯著螳螂,螳螂又盯著蟬,它們又全被莊子盯著。市場競爭,必須知彼。既要知人之長,取人之長而超越他人;又要知人之所設陷阱,知人而防人,企業情報不要外洩。

在市場競爭中,“黃雀在後”的戰術是一種超越之術。二十世紀初,美國年輕的推銷員吉列發明了安全剃鬚刀,投放市場後十分熱銷,由此創辦了吉列剃鬚刀公司。當吉列在市場上大紅大紫時,許許多多的競爭者一心想跑在吉列公司的前頭;蓋斯門公司卻不動聲色作“黃雀狀”,尾隨其後,秘密地進行大量而周密的市場調查,收集吉列剃鬚刀的弱點。

《莊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風景圖片

幾年後,蓋斯門公司推出一種兩面使用、既鋒利又安全的刀片,它既能安在吉列公司的刀架上使用,又能安在蓋斯門公司生產的刀架上使用,真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這一鳴,使吉列公司的老使用者紛紛改用蓋斯門公司的產品。

吉列公司為了應付蓋斯門公司的超越,連忙推出雙面刀片。然而蓋斯門公司立刻閃開刀片之爭上刀架,推出既能使用蓋斯門公司的刀片、又能使用吉列公司刀片的刀架。吉列公司再推出刀架通用型、刀片雙面刃的剃鬚刀,誰知蓋斯門公司又研製出刀架輕、雙面不鏽鋼刃的剃鬚刀。

在十多年的較量中,吉列公司剃鬚刀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從初期的90%下降到不足25%,而75%的市場則被蓋斯門為代表的後來者瓜分。

《莊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山川景色

“黃雀在後”之術,其核心在於不動聲色地觀察與學習,待時機一旦成熟,後發制人,“螳螂”則不攻自破。

丹麥是最早開啤酒廠的國家。日本有個大老闆也想開啤酒廠。由於工藝技術保密,“螳螂”不露相,很難了解到。日本大老闆每天蹲在丹麥一家大啤酒廠找機會。

他看見每天早晚啤酒廠老闆都坐一部小驕車進出,於是有一天等這個丹麥人剛開車出來,他就過去把大腿伸到車底下被被壓斷了。丹麥人把他送到醫院並問他有什麼要求,日本人說傷好了就讓他在啤酒廠看門吧。這個日本人跟別的看門的不一樣,人家都看門外,他看門裡頭。

經過三年觀察摸索,他把啤酒廠的裝置、原料、工藝這隻“大螳螂”瞭解得透透徹徹,然後不辭而別,回國後開了最大的啤酒廠。

站在巨人肩膀上就比巨人更高,“黃雀在後”是一種高明的智慧。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我們一直在背後,一直是黃雀,我們的背後可能也會有人在窺視,我們也可能是蟬,是螳螂。所以,我們觀察前面的同時,也要兼顧到背後,有一種憂患意識,這樣才能減少或避免危機的發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