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孫思邈雲: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

【藥食同源】孫思邈雲: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

關於甘草的功效,《神農本草經》是這樣記載的:“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這句話裡面只有兩個字最重要,那就是—解毒。

甘草以其卓越的解毒功效,獨步古今。

《神農本草經》說甘草“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把它列為了上品藥。甘草得土之精華,可解七十二種藥石,一千二百種藥草之毒。至此以後,甘草的解毒功效遍載於歷代藥學典籍。

梁代《名醫別錄》稱甘草為“國老”,並解釋說“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唐代甄權所著的《藥性本草》解釋得更具體,他在書中寫道“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藥王孫思邈千金方論雲:“甘草解百藥毒,如湯沃雪。有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驗如反掌。”

所謂如湯沃雪,即形容甘草解藥毒就像用熱水澆雪一樣,易如反掌。

尤其是誤用烏頭、巴豆之後產生的毒副作用,用甘草可入腹即解。

東晉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雲:“嶺南俚人解蠱毒藥,甘草是常用之物。凡飲食時,先取炙熟甘草一寸,嚼之咽汁,若中毒隨即吐出,仍以炙甘草三兩,生薑四兩,水六升,煮二升,日三服,則毒隨大小溲出。又常帶甘草數寸,隨身備急。若經含甘草而食不吐者,非毒物也。”甘草解毒,效驗顯著,也難怪嶺南人會常帶甘草隨身備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亦記載了大量的關於甘草解毒的單方、經驗方、海上方。

比如“舌腫塞口,以甘草煎濃湯,熱嗽頻吐”;“太陰口瘡,以甘草二寸,白礬一粟大,同嚼咽汁”;還有“牛馬肉毒,以甘草煮濃汁,飲一二升,吐下即解”;這些都是用甘草煎湯內服解毒的記載,還有甘草外用解毒的記載,比如“陰頭生瘡,蜜煎甘草末,頻頻凃之神效”;還有“陰下溼癢,甘草煎湯,日洗三五度”。

李時珍所記載的這些甘草用法都是在出現熱毒反應之後,諸如紅腫、瘡瘍、甚至是昏厥等等。

而經方當中使用甘草則更體現出中醫不治已亂治未亂的理念

,熱劑中用甘草能緩其熱;寒劑中用甘草能緩其寒;峻劑中用甘草能緩其急;寒熱並用的方劑中用甘草能取其平。具體而言,理中湯是溫熱劑,當中有甘草;調胃承氣湯是峻劑,當中有甘草;小柴胡湯是寒熱並調的方劑,當中也有甘草。

總之,甘草“協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謂藥中之良相。”

/完/

抱朴言,至美中醫、至樸之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