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一般說來,天上總被描述為人間仙境,那是一個可以長生不老的地方,那是一個衣食無憂的地方,那是一個沒有人間疾苦或是災難的地方。

總之,一個近乎完美無缺的場所。

然而,在《西遊記》裡,我們卻不難看出,有些人、或者說有些神,一有機會就下界為妖去了;而下界的妖精有機會成仙時,卻也有十分不願,勉為其難的。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對於其中涉及到的獅猁怪、兕怪、賽太歲、九靈元聖這幾個我們尚且可以諒解,畢竟,他們在天上分別是文殊菩薩的獅子、太上老君的青牛、觀音菩薩坐騎以及太乙真人的坐騎。

做牛做馬肯定內心頗感不悅,即使是給神仙當坐騎也一樣,所以,但凡有機會它們便逃下界來,然後翻身成了烏雞國國王、山中大王,享受著山呼海嘯般的朝拜。

曾經不外乎階下囚,此刻翻身成了座上客,如此巨大的落差,自然都會選擇後者。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但是對於二十八宿裡的奎星、西海龍王敖順的外甥、黃眉老佛以及大鵬鳥幾位,就似乎有點不合乎常理。

多少人(妖)兢兢業業、苦苦修煉,為了成就一仙身、一佛神,就連孫悟空這種桀驁不馴的浪子都因為是太乙散仙,而跟著唐僧取經去換得最終的正果。

這幾人雖然在天界地位不高,可也基本無憂,但是他們還是傾心於在地面上,佔山為王。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還是那句話,這個世界也許永遠是個樊籠,是個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卻想進去,如此反反覆覆,一生蹉跎。

有人極力成仙,有人卻不想成仙,就比如,這紅孩兒。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聖嬰大王紅孩兒在被悟空與菩薩設法擒拿之後,跟了觀音菩薩,成就了自己的仙身。也許,此時他自己已沒法叫苦,而側面的透過別人之口說了出來。

孫悟空在女兒國碰到紅孩兒的叔叔、以及在火焰山遇到鐵扇公主時,二人都因為紅孩兒一事對孫悟空大加惱火。

孫悟空說實話確實感覺莫名其妙。他認為他有恩於紅孩兒,但是別人卻認為那是他的過錯。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天上固然好,但是卻始終要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終究不如在地面上那般肆意的為所欲為的自由。

以上種種,究其原因,也許也拐彎抹角、含沙射影地表現出來了作者對於仕途的失望之情。

吳承恩在科舉一途中屢屢失利,後來好不容易補了一貢生,做了幾年縣令,但是最終還是對宦海一途深深失望,揚長而去,開始專心著書。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多少人皓首窮經,只為科舉成名、加官進爵、光宗耀祖。

但也有不少人,放馬南山、帶月荷鋤、怡乎山水之間也。

《西遊記》中神仙爭相下界為妖,妖怪不願上天,不仕之心昭然若揭

每一種選擇,都是種人生,誰能保證一心痴迷於科舉,最終不會變成范進呢?誰又能嘲笑,遺棄了仕途的吳承恩、蒲松齡、陶潛這些人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