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如果說《大老作家》(Can you ever forgive me?)是一部犯罪電影,大家是否會期望當中情節曲折離奇,結局亦會出人意表。那麼,電影會令大家失望。儘管貫穿電影的主線仍是欺騙,但實際上是以假寫真,以假名人書信的欺騙為虛,寫相濡以沫的真情為實。

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這不是犯罪老千片,而是一部探討對錯真偽的小品電影。主角Israel是個中年女作家,卻久未有暢銷作品,收入更不足以維持生活,她酗酒又欠下屋租,連深愛的貓兒病了也不夠錢看醫生,只能靠經理人邀請她出席作家聚會才得溫飽。最後,不得不變買名人書信渡過難關。

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她心念電轉,原來名人書信有價又有市。於是,她偽造文書,模仿名人口吻,加上妙到毫癲的假簽名,賺個滿堂紅,不旦有錢交租,連貓咪的診金藥費都不成問題了。結果,她食髓知味,參考不同名人書信,翻查名人金句,老作名人書信內容,竟獲得一班文化人的青睞,比起終年埋頭寫作也吸引不到出版社發行,兩者都是寫作,為何竟有天淵之別的效果?與其庸俗地寫虛假小說,倒不如雋永地作名人金句,她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自己努力模仿名人書信內容,任何人閱後都讚歎不已,空有才華卻得不到人們的肯定?

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一真以來,喜愛文學的人不住地討論何謂文學的「真」。散文要本於自己的親身經歷,亡容作假不得,但情感可以虛偽。相反,小說的情節不全然是虛構,也絕不可能全部也是作者真實經歷吧?因此,小說內容可以是杜撰,但作者描寫人物的感情卻可以是真。那麼,什麼叫「真」?什麼叫「假」呢?這根本沒有定論。正如電影中,Israel認真翻閱書本,瞭解作家心路歷程,真誠地老作名人信件,輕易騙過書店老闆,東窗事發後,人們甚至還說她的信比真實的還真實。比對起那些迎合讀者口味,坐擁數十萬版稅,經常出席新書釋出會的所謂「名作家」,Israel的「作品」更顯得珍貴和真實。還有那班精於計算,追求「名人書信」的書店老闆和買家,他們好像沒半點懷疑便出價購買,除了可能誠心相信主角的信是真,不虞有詐之外,還可能抱有僥倖心態,反正接著轉手便可大賺一筆,那有需要仔細檢查信的真偽呢?假作真時真亦假,大家都在集體造假,便不需要理會什麼才是真的了。

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電影末段最為精彩,偽造信函事件沒令Israel坐牢,反刺激了她的創作,發憤著書,寫下自己的回憶錄並大受歡迎,銷量奇佳,被譽為「卑劣但非常過癮」的作品,並由導演Marielle Heller拍成本片,極盡諷刺之能事。不過,更諷刺的是後來Israel到書店想回購自己的假信,怎知店員開出天價使其卻步。於是,她再杜撰一封從天堂寄來的信,暗示那信件是假的。可是,那個店員看後想了想,便從又把那封信放回櫥窗裡售賣,繼續將錯就錯,引君入甕,充分把電影難分真與假的訊息呈現出來。

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說此片以假寫真有兩處, 一是Israel與潦倒落泊漢子Jack的珍貴友誼,描述得恰到好處,真情對話,字字珠璣。難得二人加起來過百歲,這段友誼拍來卻真摯清新,Israel甚至還將造假秘密告訴Jack,難得他信守保密承諾,後來還替她上陣賣信。尤其是主角「老作家」Israel與吹水王Jack的道別一場,對白精警,表面互相挖苦,其實情真意亦真。二是Israel與書店老闆Anna的關係。彼此真誠討論文學的點滴。後來Israel真誠認罪,卻難以面對真誠信任她的Anna。

大老作家:女作家偽造名人書信,卻以假亂真

不過,看完電影的觀眾一定會感詫異:為什麼主角那些三腳貓功夫,那麼容易欺騙一眾書店老闆呢?至少偽造虛假書信都要像《無雙》的周潤發般認真製造偽鈔吧?然而細心想想,一個不尊重文化與歷史的地方,人們又怎會曉得一封名人的信箋那寥寥數句,會帶給人們何等的心靈震撼呢?一個充滿欺詐和充斥「語言偽術」的地方,人們又怎會明白真誠地相信別人的可貴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