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有很多事情是勢在必行,因此對於元世祖忽必烈來說,征服南宋就是他勢在必行的事情之一。雖然他試圖過一次,但是最終第一次是以失敗告終。忽必烈其實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是很像的,他們同樣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失去了戰鬥力,因此忽必烈最終在平定了當時的蒙古內亂之後,他又重新回到了戰勝宋朝的戰場上,這對於忽必烈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南宋境內河流縱橫,而蒙古的地形和宋朝的地形完全是兩種形勢的。

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關鍵是長江流域也是十分險峻的,長江下游就是當時的宋都杭州了,所以,蒙古軍隊每次進攻之時都要沿著長江往下才能進入杭州地區。長江是一直向東流淌的,忽必烈的軍隊則是選擇從北面進攻,但蒙古國和宋朝的邊界正好有一處河流叫作漢江,它其實是向南流出的,這樣無形之間就給兩國之間增加了一條水上道路,直接就通往了當時的杭州。但是現在只有一個歷史問題。就是漢江當時關鍵的城市是襄陽,它的位置相當重要,正好是位於兩條河流的交匯處,北距長江二百五十公里。而我們如今,襄陽其實是與樊城最終構成了現在的襄樊,但是其實在忽必烈的那個時代,襄陽市保護城池的重要城市,並且在當時也是貿易中心城市,當時襄陽的人口是二十幾萬人,透過一座大橋最終連線到樊城的。因此南下的部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拿下這種城池才能進一步的做接下來的戰爭。

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這一點其實南北兩支軍隊都是相當清楚的,他們深知這其中的要害,也正是因為如此襄陽幾度成為他們的必爭之地,一次是在1206—1207年所爆發的金宋戰爭,一次是1235—1241年窩闊臺和宋朝的對戰。而前兩次的戰爭,這種城市最終都沒有失守過,但這座城市最終在1236年投降了當時的忽必烈,最終蒙古人只是經過了短期的佔領城池就北撤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所以,襄陽其實也習慣了一直成為必爭之地,並且一直注重防守這件事。

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它建造了六七米高的城牆,長度也是有六公里之長,並且建在一公里寬地勢十分險峻的地方;它的城門有一半是直接對著河流的,一旦面臨洪水期時,河流就會變成一部分的交通要塞,但是因為洪水時期的水太深了所以無法過去;當水位下降了之後,由於冬季的寒冷它又於旁邊的河流迅速結冰,變成了一座迷宮;並且由於當時的河流灌注量高達九十釐米,因此這座城池的天然優勢就讓攻擊者很難靠近這座城市,用雲梯直接攻擊城池更是很難達到的高度。

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而這麼複雜的原因最終卻被忽必烈輕而易舉的所破解了,因此忽必烈在這一方面取得極大功績,並且成功的統一了中國,奠定了現如今中國的邊界。1268年初,襄陽城最終爆發了戰爭,這些武器成功的阻止了當時的進攻,戰爭最終持續了五年時間,一場中國的特洛伊戰爭。而最終遺憾的是,但是的中國歷史並沒有將這次精彩的戰爭寫成一部書籍,因此,關於當時戰爭細節方面的記載也是很少的。

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那麼最終是如何打破這種僵局的呢,忽必烈手下的一位蒙古將軍說了,軍隊其實需要更好的大炮。在1215年北京最終攻佔城池之後,蒙古人獲得了專業的軍事武器和軍事人才,已經擁有投石車、拋石機、火弩炮等多種大炮。問題在於面對襄陽的護城壕和石牆,但是蒙古始終沒有足夠精準的大炮。

一場中國特洛伊戰爭,宋元襄樊鏖戰

因此,我們其實也不明白忽必烈最終所要創造的是什麼,而他明白弄到那個東西是可能的。這不過是個“連點成線”的問題。由一個家族全面經營一個帝國,而一個帝國的創造最終是需要多方面的。因此沒有什麼能夠更好的顯示這種優勢,忽必烈的信件透過驛馬快遞發了出去,五週之後,信件出現在波斯北部的大不里士,這是忽必烈侄子阿八哈的汗廷最終所在的地方,1265年旭烈兀去世後,其子阿八哈成為波斯統治者。阿八哈手上有幾位工程師製造了配重式拋石機,運用於多場攻城戰:巴格達、阿勒頗、大馬士革、敘利亞的十字軍城堡。他可以抽調兩人,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1271年末,兩人攜家人到達上都,得到一套過冬的官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