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和發展,和世界交往的門戶也得以全方位地開放,但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同歐美日等資本主義大國仍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當時歐美國家一直都在高調宣揚他們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吊足了大眾的胃口,

而他們為勞薪階層營造的無比寬鬆的就業和創業環境,讓亞洲,尤其是中國的一些中產階層,包括向上的富豪階層無比嚮往。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股移民潮興起,部分手無寸金的窮人,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懷揣著發家致富的美夢前往美國謀生,還有一部分則是高階知識分子,沒錢有文化,家裡省吃儉用,東拼西湊供他們赴美留學,待學業有成,他們或許早已見異思遷,最後毅然決然地選擇留在美國發展。

當然,我們不能說他們的選擇或決定就是錯的,誰也沒有權利,沒有資格去阻攔別人嚮往更好的生活,人性也是如此,誰都想往更好的發展空間靠攏,但是,

我們終究要面對現實。

美國華人的現狀!

這些人在美國混得如何?我可以較為肯定地告訴你,

好,不算太好(當然也有少部分混得好的),差,則簡直可以顛覆你的想象!

除了那些家裡祖墳冒火,成功打進美國上層社會的極少部分華人之外,大部分在美留學,移美打工甚至是定居在美國的華人,他們的生活雖然不至於到達寸步難行的程度,但緊衣縮食,卻也是見怪不怪的現象(有些人只是表面風光而已)。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在美國的華人移民有新老之分,老的那一批是在幾十年前,甚至是更早之前來到這塊土地謀生的,

而且他們的原戶籍地主要聚集在廣東和福建沿海一帶,這些人最早應美國鐵路修建和淘金工作而去,比如上個世紀60年代,為了修築橫貫整個北美長達1100公里的太平洋鐵路,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招聘了大量的華工。這個時候在美國的華人數量還不算太多,這些老移民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專長,在美國搞一些經營,藉此安身立命,比如現在美國很多的大型中餐廳就是那代移民開設的。

而在美國的新華人移民則是近十幾年才去的美國,

他們原本或只是一群單純的打工族或留學生,

後來在美國呆久了,可能就萌生了一種落地生根的家園感,選擇定居在了美國。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不管是老移民還是新移民,初來乍到,

想在美國這塊土地上紮根,就必須經過一番說不明,道不清的掙扎搏鬥的過程,

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也非常煎熬,但還是被大多數華人忍耐下去了,因為在他們的思想觀念裡,如果因在美國混的狼狽不堪而回到祖國將是一件有失顏面的事情,為了這幾分不太值錢的尊嚴,他們寧願待在美國過著蝸居的生活(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美國華人都是如此)。

曼哈頓被視為美國的上流社會,但

據說在曼哈頓闖蕩得自我感覺良好者,可謂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華人亦是如此,現在我國經濟後來居上了,離排在世界首位的美國僅有咫尺之遙,所以後來去美國打工的華人數量呈現遞減的趨勢,大部分都是以留學生的身份前往美國,而他們來到美國最重要的活路就是讀書,如果能混一個或幾個學士學位,那對他們在美國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肯定大有裨益,但這些東西又絕對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為

美國社會看重的從來不是理想兼抽象型的一紙文憑而是有沒有適合這個崗位的能力。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比如2019年熱播劇《都挺好》裡的老大蘇明哲,清華大學兼斯坦福大學畢業,雖然拿到了美國綠卡,但也時常面臨著被炒魷魚和無法就業的煩惱,這麼優秀的人才在美國居然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不是因為美國職場缺少伯樂,而是因為美國就業崗位本來就十分稀缺,

誰會把一個晶片研發的崗位交給一個專業不對口的人呢?

哪怕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

幾乎所有我遇到的中國留學生,都會有一段漫長的在餐廳打工的經歷,而且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那麼幾個苛刻或者喜怒無常的老闆,這使得在國內原本屬於佼佼者的高材生們,心理非常不平衡,但現實情況又往往就是這麼糟糕,

幾乎所有的中國留學生或移民剛來到美國,他們沒辦法在真正的美國社會立足,

只能在美國的華裔社會取得一點點安身立命之所,也就是唐人街的中國餐館。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這些初來乍到的留學生在短時間內根本進不了美國餐館和其他工作崗位,

一方面是他們的英語不過關,

難以適應最基礎的工作交往需要,

另一方面是他們沒辦法取得美國的工作許可證,

進入美國正規公司工作是非法的,招聘方也不會錄用。

當然,能來到美國留學,其家庭條件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可關鍵是家庭不可能永無止境地成為他們的搖錢樹,那些在美國畢業之後的華人留學生,除了少部分願意回到祖國發展之外,大部分都最終選擇留在美國工作,那麼他們的生活現狀如何?

目前在美國的華人大概有540多萬,佔美國總人口的2%左右,

而他們在美國從事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較為高大上的

腦力活動

,第二種就是比較常見的

體力活動。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從事腦力活動的往往是那些學業有成,在學術領域頗有造詣的高素質群體,

較多以教授或博士的身份立足於美國,

一般居住在紐約和加州灣地區,這一小撮人生活過得還比較滋潤,有著小洋房,總之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再往下,就是一些從事的工作沒有這麼高大上的華人,

如果是一個人生活,除了維持中產階級社交圈子的費用之外,月薪還能勉勉強強夠自己開銷,

但要養活一個家庭則還差點意思,需要搞些副業,但像去餐館當服務員,送外賣等工作,他們是不會去做的,主要是拉不下臉面,

所以平時也就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寫稿,透過爆各種黑料來獲取小費。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當然,以上所說的都是一些相對比較幸運的華人,之所以說他們幸運,是因為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功混進了美國的上層社會,再不濟,也是中層社會,

但不是所有來到美國的華人都有實現自己夢想的同等機會,

其中就有很多華人在剛來到美國就遭遇了失敗,運氣更差的,甚至輸得一無所有。

一方面,是不同的文化理念,

使這些剛來的美國謀求發展的華人有種強烈的陌生感和牴觸心理,無法儘快適應美國社會,從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發展的機會,

另一方面是美國有形形色色的社交圈子,

就連華人群體的圈子也分成三百六十五派,並不是每個華人都有能力或資格融進適合自己的圈子當中,本就是異國他鄉,再加上單打獨鬥,很難混的風生水起。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這些逐夢失敗包括初來乍到的華人,幾乎都指向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唐人街,

華人中的體力勞動者佔據很大的比例,因為他們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透過四處打工來獲得微薄的收入,而窮則返本,唐人街裡較為熟悉的面孔和口音使得這些落魄的華人能夠得到心理上的慰藉,這些體力勞動者一般從事的是開餐館,裝修或按摩的工作,屬於美國的低收入群體。

他們住在唐人街的出租屋內,因為美國的房價本身較高,所以大多數華人只能選擇合租一間房子以減少生活開支,房間本身就不是很空闊,再加上住的人多,分配給每個人的空間也就變得更加有限,而且周圍的生活環境也不是太盡人意,

這種不分性別的魚目混珠的合租雜居景象,在美國底層社會並不少見。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讓那些曾經懷揣著遠大志向的逐夢者,漸漸忘掉了自己原來生活在美國而不是工地大棚,而心中的夢想之花,在現實的風吹雨打之下,漸漸走向枯萎,怎樣才能使眼前的生活更上一層樓或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已經成為了他們需要努力的新目標。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人各有志,我相信這些背井離鄉,最初選擇去美國發展的華人,一部分人心裡肯定懷揣著不捨,還有部分人,心中對祖國或許存有一定成見,難免會抱有一點點崇洋媚外的心理(當然,對於那些聽到祖國召喚馬上就回國作出貢獻的華人我們必須做出讚揚肯定),但現實的遭遇,也許會讓他們明白,

即使外面的月亮再圓,每個人分配到的餘暉也都不可能一樣,如果你追逐陽光,你就躲不掉身後的陰影,

這才是最大的現實。

既然前方道路荊棘密佈,這些華人為何不及時止損,回到祖國發展呢?

首先,不甘心是肯定的。

沒有人願意當初背井離鄉來到美國發展,然後就這麼黯淡的離開,

暫時的失敗,不代表永遠喪失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正是這份執念才堅定了這些華人在美國忍辱負重,繼續生活下去的決心,至於什麼時候成功,在塵埃落定之前,永遠都是個未知數,所以,只能先努力熬著,等待出頭之日,然後就這麼陷入到死迴圈當中。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其次,就是面子問題。

柏楊先生曾說中國人最看中的就是臉面,古人也有“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豪情壯語,雖然現在的中國不比美國差,但些許人的腦子裡還殘存著舊社會式的觀念,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想當初無比風光,躊躇滿志的去了國外發展,

親朋好友無人不知,村裡村外無人不曉,

可惜沒有混出名堂,如果這個時候又灰溜溜的回國,不管對家人還是對自己而言,在親戚朋友面前,都會顏面盡失(特別是面對親戚),所以,即使是本人想回來,我相信很多家長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回來。

最後,就是移民這件事不是兒戲。

如果只是在美國留學,畢業後想回祖國發展直接回來就行,

祖國母親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但如果已經是移民到美國且獲得美國國籍的華人,確切的說,應該屬於美國公民,再想回到曾經生養自己的中國定居發展,可沒那麼簡單。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移民,按照正規的程式,代表著需要主動放棄一國國籍,加入另一國國籍,

對這些華人移民而言,想當初在做抉擇時如此地乾脆利落,現在已經成為美籍華人,只因在國外混的不好,就想兩面討好,那是不現實的。

當然,在美國混了一段時間的華人想再次融入中國社會也不是再也沒有機會,畢竟有著同宗同源的血脈和語言文化,但需要按照正規的流程辦理相關手續,不能再由著性子。

總結

都說人往高處走,可高處不勝寒,

美國確實有一定的過人之處,不然這裡怎麼會成為資本家的天堂呢?但是,切記,不管在哪兒,都存在著適者生存的原則,

只有自身實力不差的人才會被優待。

蝸居於紐約的華人,男女同住毫無隱私,為何依然不願回國發展?

在我國也存在著北漂,廣漂的現象,這些人都在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都想過上更優渥的生活,

但並非每次的孤注一擲都能換得最終的容光煥發,

風險和收益往往都是並行的,只不過是那些身處異國他鄉的華人,更讓人心酸,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我們應該包容心看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