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本文由歷史小許原創,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白居易在少年時其詩才文采就已經成熟了。: 在白居易十七歲時,到長安見到了一位詩人,名為顧況,顧況一聽來訪客人叫白居易,就大笑說道:“長安的物價很貴,更不用說居房了,為什麼起名叫‘居易’呢。“。話畢,白居易便把自己寫的詩呈給顧況看,顧況當時一眼就看到了那兩句著名的詩“野火燒不盡,……”,於是,顧況立馬改口誇讚白居易,說:“你年紀輕輕就有這般文采,即使在長安居住也容易了。”

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年僅十七歲的白居易就寫出了這樣的詩句,可見其藝術造詣之深。而這兩句詩也流傳千古,到如今已演變成一句成語。實施上要創造成語是極其困難的,可見這兩句詩的含金量有多重。白居易也不虧被稱為天才。白居易也憑藉此詩在都成長安立足,其名聲也更加遠揚。白居易在擔任縣令時就創作了以《長恨歌》為代表的一系列優秀作品,一時聞名天下。

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但中國古代的文人博取功名的初衷並不是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而是要在政壇上有所作為,所以小小的九品縣尉根本無法滿足白居易的政治理想,此時唐憲宗剛執政不久,急切盼望能夠招引四海文人雅士,為己所用。恰巧白居易的學識和文采在短期內就被朝廷注意到了。首先,白居易被朝廷借調到做了翰林學士,當時只是差遣,而次年就被正式調到了長安。

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他本職的官便是左拾遺,同時還繼續當翰林學士的差遣。此時的白居易即使沒有出將入相,但也可以為大唐帝國進言獻策了。 此時的他正處於意氣風發的階段,考慮到自己的職務他覺得應勇於獻言進策,而自己又是翰林學士,便讓他有了很強的使命感,總想著為國家出謀劃策,白居易在進言方面真的做到了勇敢。此外,白居易對於朝廷裡那些驕橫不法的大臣提出了批評,以及上疏朝廷,要求嚴厲約束節度使。

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其次,白居易批評的第二類物件就是宦官,中唐的宦官權力極大,大到可以掌控廢立皇帝之事,而皇帝卻對太監有著莫大的恐懼,即使表面上太監是皇帝的臣下,實際上皇帝很害怕就會被反咬一口,因此就更不必說一般的大臣了,可白居易不怕他,身為諫官他經常抨擊這些宦官頭目。體現了自己的錚錚鐵骨的作風。唐朝中後期,有宰相被刺殺,白居易挺身而出,上書朝廷堅決主張討伐亂賊。

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雖然他的主張並沒有錯,但由於他平時經常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大臣,於是便有人給白居易‘穿小鞋’。最終,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司馬一職聽起來是個官,但實際上是專門安置貶謫的官員的。因此白居易無辜被貶讓原本意氣風發的自己受到了巨大打擊,正是在經歷了這前所未有的變故中,白居易又創作了一首著名的詩篇,而這首詩的藝術水平極其之高。

他素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少年成名,宦海沉浮!

這一年他四十四歲,經歷了這件事後白居易明哲保身,採取了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三年後,白居易被調為刺史,仕途開始有了轉機,白居易變得振作了起來。之後白居易又到了杭州,成為當地的父母官,下車伊始他就打聽這個地方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經瞭解,杭州最重要的事情是水利。,白居易在任職時為杭州做了兩件大事:修水井、整治西湖。三年後,白居易又被朝廷召回長安,而杭州的百姓對白居易是依依不捨,白居易也不捨當地百姓,便做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的一片留念之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