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藥物,竟能導致骨質疏鬆?吃這些藥的要注意啦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通訊員 辛莉 遊華玲

剛退休的張阿姨是位能歌善舞,愛好運動的人,但近期總感覺腰痠背痛,腿腳無力,於是到醫院就診。這一查,才發現是骨質疏鬆在作怪。

張阿姨覺得奇怪,自己平時是有注意補鈣的,每天一杯牛奶,經常吃鈣片,怎麼會骨質疏鬆呢?

經過詳細問診後,發現張阿姨患有糖尿病,長期服用羅格列酮片,同時患有慢性胃炎,正服用奧美拉唑等藥物,排除多種因素後,醫生懷疑張阿姨的骨質疏鬆是藥物導致。

藥源性骨質疏鬆怎麼辦?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張群介紹,有些常見的藥物在服用後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相關患者應當予以重視。

據介紹,藥源性骨質疏鬆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容易因跌倒造成骨折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在應用可能誘發骨質疏鬆的藥物時,應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並定期監測血鈣、礦物質水平和骨密度,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更換藥物或進行抗骨質疏鬆藥物的治療。

哪些常見藥物可引起骨質疏鬆?

糖皮質激素

:目前導致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藥物,代表藥物有地塞米松、波尼松、甲潑尼龍等。

由於糖皮激素能引起內分泌改變,促進骨吸收、抑制骨形成導致骨質疏鬆發生,還能影響骨代謝,引起鈣流失,加重骨質疏鬆的症狀。長期應用容易出現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症,多發生在絕經婦女、老人及兒童上,嚴重者可出現自發性骨折。

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物:

為胰島素增敏劑起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對骨代謝的影響比較大,代表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長期服用將增加骨破壞,減少骨形成,透過多方面的影響作用,最終導致骨質疏鬆。

質子泵抑制劑:

是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常用藥物,代表藥物有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等。長期使用該類藥物可能增加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考慮與抑制胃酸,影響腸道鈣及維生素D的吸收,促進溶骨,增加骨吸收等有關。

抗癲癇藥:

代表藥物是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等,因為其促進維生素類的降解及使消化道對鈣吸收減少,使骨容量減少從而出現骨質疏鬆或自發性骨折。

甲狀腺激素

:代表藥物有甲狀腺素片等,能夠協同生長激素促進骨骼的生長髮育,但過量使用,則可透過抑制成骨細胞活性、促進破骨細胞的形成和分泌,造成鈣磷轉運失衡,從而影響鈣磷代謝引起骨質疏鬆。

抗腫瘤藥:

代表藥物有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等。環磷醯胺可引起成骨細胞損傷造成骨發育不全,並影響骨代謝;甲氨蝶呤透過減少成骨細胞活性、增加破骨細胞生成,引起骨質疏鬆。

芳香化酶抑制劑:

代表藥物有阿那曲唑、來曲唑、依美西坦等。其能減低雌激素水平,從而加速患者的骨丟失,降低骨密度,增加骨折風險。

蛋白酶抑制劑:

代表藥物有利托那韋、洛匹那韋等,其主要因影響破骨細胞分化而影響骨代謝。

抗骨質疏鬆藥:

代表藥物有唑來膦酸鈉、阿侖膦酸鈉等,長期服用可能影響骨骼自行重組的過程,從而阻礙了骨骼的修復。

抗凝藥:

代表藥物有華法林等,其可減少骨鈣沉積,干擾骨代謝,長期服用會使骨質疏鬆、脆性骨折發生率明顯增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