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由家族而宗族,再由宗族而民族,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邏輯,這種文化並且幾千年延綿不斷;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密碼,作為華夏子孫不得不去了解,不然,就有可能,無意中成為了不孝子孫……

對北方人來說,宗族觀念一般都比較淡。這主要是歷史的原因,因為文化經歷多次破壞,再也沒重建起來,有些有形的東西就那樣沒了,承載理念的東西也就不存在了,觀念也就慢慢淡了,最終沒了……

相對來說,南方稍微好一點,因為經歷破壞以後,又得以重建了。南方很多地方還有村廟、宗祠存在,像我們村,就既有宗祠,又有村廟。

南方的村廟一般都是多神信仰,一個廟有多個神主。估計民間也是出於現實考慮——多多益善,誰保佑我,我就拜誰。政府在歸類上,宗廟一般都屬於民間信仰。

相對來說,宗祠就很簡單,一般是一姓一大宗建一祠。怎麼講?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歷史悠久,地緣遼闊,人口眾多,一個姓氏會有很多支脈,如果不是總祠,一般都是某姓某支脈的宗祠,如“南山後龔氏宗祠”,即是南山後龔氏的分支宗祠;其實浙江省泰順縣包垟鄉巖上和福建省壽寧縣南陽鎮的龔氏宗祠,跟我們都有關係。我們這一支龔氏在元末明初左右,從壽寧遷居巖上,又從巖上遷居南山後。再往上追溯,就複雜了,受歷史事件的影響,從金華開始南遷,當中短暫住過瑞安、平陽、福安等地,最後於公元1000年定居壽寧南陽。就宗祠來說,就是這個意思——每個姓氏的某一支,只要實力具備了,都會建一個宗祠。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在功德碑面前,大家都看得很認真

如果追究起姓氏,姓和氏還不一樣,那就一言難盡了。因為這個不是本文的主題,就先不說了。

就宗族事業,我們南山後龔氏還算可以,主要是所有宗親都比較團結友愛,對宗族事業都很熱心。像南山後龔氏宗祠,對於我們這種人口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族,也算建得是相對氣派了,尤其是祠堂坎和前廣場建設,人均捐助達一千元以上,可以說是相當給力了,也包括已經出嫁的龔氏女子,都捐助善款了。

有了宗祠,所有生人的祖上,也就有了個靈位。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祖宗已經“歸位”了,就不再是孤魂野鬼了。這個有沒有,那是另外一回事。信仰是個人自由,不在這裡談論。這裡只說敬仰祖宗和宗族事業。之所以我把它說成“宗族的事情”,是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做好了方方面面的事情,才有可能變成事業,要有人做,也要有人堅持做。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鳥瞰南山後龔氏宗祠

是啊,宗族的事情,需要有人做,還需要有人堅持做。在這個功利主義至上的時代,做這樣的公益事業,不容易。做的人要經得起挑刺,天下的事情就這樣的——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做多了,難免有人挑刺,做的人就不舒服了;就算是沒有什麼錯或對,也因為觀念不一樣、出發點不同、實力不一樣,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難免有各種各樣的衝突,所以,產生矛盾就難免了……

尤其是在宗族勢力逐漸式微,或者已經快消失殆盡的今天,不要說很多宗族已經沒有族長了,就算有,威信也是很有限了。權勢權勢,有權,才有勢;對於現在這樣一個社會,有錢也會形成一定的勢,問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族裡的有錢人,往往都會在外地發展,要麼發展起來之後遠離家鄉了,要麼人懶得管這些事情,最多是捐點錢而已,想出錢又出力就難了。可以說,現在還留在老家的不是老弱病殘就不錯了,青壯年,或有實力的人,大部分都在他鄉。

對現在很多人來說,他鄉不是故鄉,故鄉又往往在遠方。

為了生存和發展,我們把遠方當成了希望,我們把故鄉變成了遠方,兩頭都似乎夠不著了,我們成為了無根的活體。

慢慢地,很多人對根文化重視起來了。不然,等我們有能力、有需要尋根的時候,根都不在了。想要把根留住,就要參與進來。所以,不管我能力如何、實力如何,家鄉的事情、宗族的事情,我基本沒有缺席、也從來沒有懈怠。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今年虛歲九十的老宗親,講龔氏掌故

為了順利開展宗族的事情,在我的提議下,我們南山後龔氏成立了一個理事會。這麼多年下來,理事會算是為宗族做了一些事情,至於是不是令人滿意,那就不好說了,因為各有各的理,因為眾口難調,因為欲海難填;還有,會說的不一定會做、願意做。這個就不管了,宗族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本著能者多勞的原則,願意做的就多做點,不願意做的也不好強求,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了“家法伺候”這麼一說了。

理事會成立當初,我被選為秘書長。俗話說:當官不帶長,放屁都不響。秘書長是官嗎?如果這也是官,肯定比新郎官還難當,新郎官只要遞煙,賠笑臉就可以,可是這些我呢,都不大會,所以不要說不是官,就算是官,也是當不好的,最多是多幹活。為宗族乾點事情,不算什麼,也沒什麼好說的,說白了,也是為自己幹。

所謂的自修自得,不修不得,至於得什麼,那是另當別論的事情。

大部分的宗親都明白,理事會的人,付出很多,常常是出錢又要出力,有些時候還要“受氣”,如果按照現實的人說起來,就是——費力不討好。也有很少的人,認為理事會的人,吃香又喝辣,掌握著財權,可以發號施令,風光得很。問題是——願意當理事的人又不一定很多,說白了,很多人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典型的屬於——才不足則多謀。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炊煙已經漸行漸遠

不要說做理事的人很難,做理事會“領導”的人就更難了。一般情況下,群眾對領導要求還是蠻高的,意思是領導應該怎麼樣怎麼樣當領導,像我們理事會的“領導”也有這方面的壓力。當然,話說回來,當“領導”也應該有領導的樣子,如果連普通群眾都不如,那作為領導就要引起注意了,像我們這樣宗族理事會理事,就要做到積極響應,積極參與,積極帶頭,不然就不配當理事。

有人會很不高興地說:“誰願意當,就讓誰當去,如果不是沒有辦法,我才不當什麼狗屁理事!”

是的,曾經不止一次有理事要退出理事會,如果不是我們有幾個人堅持著,理事會可能早就解散了。宗族的事情,你也不幹,我也不幹,就沒人幹了,就幹不起來了,最終只會成為一盤散沙。

各位宗親理事,辛苦了!

有人不理解,我還不理解嗎!

各位都是南山後龔氏的優秀代表,是我們宗族的方向標,不能倒,不能放棄,再難也應該堅持;不為別的,只為了南山後全體龔氏族人,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這是為後人積德的事情,多做多好。

至於有人不理解,說風涼話,那純粹是個人素質的問題,不要計較就行了。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在老家刻個字,提醒自己一下

宗族的事情,不但需要有人認真,認真幹,不然就沒有宗族事業,一個宗族也就會慢慢沒落下去,最終還有滅族的危險。

反過來,宗族的事情,又不能太認真,更不能太較真。都什麼時候了,其實農村已經空心化,隨著人群的離去,農村的文化也正走向沒落……

我想,不管什麼宗族,搞什麼活動,大部分的人都是從外地回來的,原住民肯定都是少之又少。這就是現實,不得不客觀面對。所以,不管是誰,只要有人管宗族的事情,都應該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包容,不然誰願意幹呀!

千萬不要把宗族理事會的理事當什麼領導,也不要把理事長或會長當成什麼官,這些只是一個稱謂,更多的是責任、是付出、是擔當,乃至是麻煩。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故鄉的月亮

什麼是宗族的好風水,族人不互相猜疑、不互相拆臺、不互相詆譭,就是好風水。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南山後龔氏,還算可以。至少公益事業在繼續,這些年還是靠眾人的力量,幹出很多的公益事業,譬如建祠堂坎、做祠堂前廣場、修祖墳等等。

作為我個人,覺得生為南山後龔氏後人,挺好。在這樣的山頭旮旯,能過出幾個有文化的人,就是祖宗積德了。我們遷居到南山後才兩百多年,人口發展到了四百多人,生命力也算得上是頑強,也出了幾位有小功名的龔家人,其實這些,都值得所有龔氏子孫敬仰!

生之為命,既然無法選擇,就應該好好珍惜。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改變不了,我們南山後龔氏後人;哪怕將來,隨著人口的流動,我們的龔氏子孫會走向全國各地,但是南山後還是我們的根。

根深才會葉茂,記住自己從哪裡來,是尊重生命的最大根本。

南山後龔氏第十世孫

@龔崎現​

即日於杭州隱市書房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故鄉的山,故鄉的雲,故鄉的樹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這樣的畫面,也將慢慢遠去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村裡的希望的田野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黑瓦和青山,以及白雲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我們家的老房子也倒了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在老家,有時候劈個柴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古道悠悠,只是走的人幾乎沒了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老家經常是萬山雲湧

宗族的事情,不能沒人認真,又不能太認真

︿在村口的古道邊留個影,以後就沒有古道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