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徽州作為中國三大文化地域之一,和敦煌文化、藏學文化被中外很多學者研究,現在成為發展成熟的獨立完整體系。其中徽州的宗祠、牌坊以及民居被稱之為徽州三絕,是徽州文化的載體。徽州地區山谷崎嶇、峰巒掩映,吸引了很多中原的居民,在這裡形成了以宗族血緣為紐帶的群落,這也成為徽州地區典型的社會結構,而宗族祠堂則成為維繫和強化這種社會關係的重要工具。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我們日常所熟悉的親緣關係,常以家庭為組織形式,比如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等,都是依靠這種強血緣關係。而宗族則是一種弱血緣關係,也就是說彼此之間雖然有血緣關係,但是這種血緣關係經過幾代甚至十幾代的傳播,已經弱化了。

即使現在擁有基因檢測技術,也依然很難搞清楚彼此之間的血緣關係,更不要說在古代隔了那麼多代,如何建立彼此之間的親緣關係呢?鄉村祠堂就起到了很好的紐帶作用,在安徽黃山一帶,現今儲存比較完好的祠堂有胡氏祠堂,蘇氏祠堂等。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其中西遞村的胡氏祠堂,儲存最為完好。白牆青瓦,風景十分秀麗,整個建築以木、磚、石為主要原料,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這裡的祠堂與牌坊等,融入了社會、技術、文化與環境,常常依山就勢選址,靈活多變的功能佈局,韻律美的空間構造等形成高度的統一。

胡氏宗祠最早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後來在大火當中損毀,清朝乾隆年間又重建,不僅儲存良好,規模宏大,而且多進院落式結構,彰顯了胡氏族人聚族而居的特點。建築空間佈局以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則為廂房。對稱的構成,代表著平衡、勻齊、優美的儒家理性。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廳堂前方設了個天井,用於採光和通風,進門可看見門匾上寫著四個大字“胡氏宗祠”。進入大廳抬頭就能看見寫著“百代蒸嘗”四個大字的匾額,在古代冬天的祭祀叫做“蒸”,秋天的祭祀叫做“嘗”,這裡的百代蒸嘗是指世世代代都要祭祖。

在“百代蒸嘗”匾額下面還掛著兩幅胡氏先祖的畫像,畫像的對面是一個很大的孝字,據說這個孝字是宋代大儒朱熹親筆所寫。孝是中國古代儒家的核心價值觀,百善孝為先。

胡氏宗族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時期,據說在唐昭宗時期,昭宗李曄一直受制於宦官,還有農民起義軍朱溫的威脅,為了保護自己幼小的兒子,把他託付給了一個叫胡三的部下,後來這個部下帶著太子逃到南方,太子化名為胡昌翼,所以胡氏宗祠中間的排位供的就是胡昌翼。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胡昌翼臨死之前,留下了遺訓,要求世代子孫不得改回李姓,在三個牌位當中,右邊的是胡昌翼的養父胡三,左邊的是家族的第五代胡士良,雖為胡姓,是後來加入的。

除了這個宗祠,還有26座祠堂,這些祠堂都是飛簷翼角、斗拱彩畫,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的建築,精緻古樸、自然典雅,這些都是宗族成員拿真金白銀修建出來的。

這些祠堂不是普通的民宅,而是宗族成員公共活動的空間,也是共同的精神寄託,宗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內,為每個個體提供各種保護與幫助,是群體對抗風險的一種組織形式。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為了加強各成員之間凝聚力,祭祀成為宗族的一項主要活動。西遞胡氏在上千年時間裡,每到宗族祭祀的日子,各宗族成員都會聚集在這裡,進行祭祀活動。

和西方的祭祀活動不同,我們供奉的是自己的先祖,而且每家每戶所供奉的都不一樣,這種分散的祭祀活動很不利於思想的統一,因此到了周朝,周公就把巫術當中的技術再加工了一下,形成了祭祀當中的一些禮儀,也就是我們後來的周禮。

祭祀的時候,要對著供奉的祖先行三跪九叩之禮,而且還要定期給祖先上香,中國人相信只要嚴格遵守祭祀的禮儀,一定會獲得祖先的庇護。其實祭祀還有一項重大的作用,那就是喚醒大家對共同血緣的記憶。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這些祠堂除了用來祭祀祖先,還負擔著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鄉村治理的功能。在中國古代社會,有皇權不下鄉的傳統,行政權力只到縣一級,基層社會里,主要依靠宗族來管理。

在這個大宗族內,由於世世代代都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緊密共同體,擁有著共同的私塾,部分田產,林地等。在黃山胡氏經濟上是不分家的,而且家族規模十分龐大,最有權威的家族長老決定每一年該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割,以及面對重大事務的時候如何抉擇等。

由於農耕文明,這些族內的成員,長期定居產生了穩定的宗族關係,因此那些長時間積累經驗的長老,自然就成為家族當中最有威望,最有權勢之人。因此孝順成為最核心的原則,對輩分高的人,不管是父親,還是兄長都要絕對服從。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而且鄉鎮當中那些公共的道路、水利、橋樑等都需要宗族來負責,而且如果有族人沒錢參加科舉,或者有困難的家族成員,宗族都會提供幫助。

西遞村由於四面環山,隨著人口的增多,這些田地就養不活家族成員了,族內的成員除了考取功名,外出做官以外,只剩下出門做生意了。因此宋朝以後,徽州商人成為全國聞名的商人群體,其中最被大眾所熟知的就是紅頂商人胡雪巖。

這些宗族的商人,一方面利用考取功名的官職提供政治保護,另一方面用獲得的財富發展宗族勢力。明清江南的鹽業、茶業、酒業、典當,但凡需要政府特批的,幾乎都被有宗族背景的徽商所壟斷。

這樣一來,宗族的勢力會越來越大,而且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很多以前不是同宗的胡氏家族,透過修族譜的形式,形成了弱血緣關係的紐帶。

古代為何必須有祠堂?胡雪巖如果沒有胡氏祠堂,能夠富可敵國嗎?

我們現在給孩子取名字,很少顧及輩分,可是在之前,姓氏後面的輩分是規定好的,只要是同一宗族,只要報上名字,就知道彼此之間的尊卑秩序。有族必有祠,祠堂也是修家譜,進行宗族組織管理的場所。

西遞胡氏宗祠不僅兼具濃厚的文化內涵,高超的建築藝術,同時它還是宗族組織的權力象徵物,透過祭祀祖先、承辦公共事務、編修族譜等手段,維護和加強了宗族的認同。

以血緣為紐帶建構組織,是人類文明早期的共同選擇,但中國文化突破了直系血親協作的侷限,以弱血緣關係為紐帶,發展出了強大的宗族組織,並且被這種組織塑造了幾千年。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