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林州撫康鄉古建築之蒲塘龍平平山村梁氏敦本堂

平橋白馬走蒲塘,石路通州過撫康。

平山樑氏曾倡建,至今名留敦本堂!

玉林市興業縣蒲塘鎮龍平平山村(清屬鬱林州撫康鄉盧塘堡),有一位名揚四鄉八里的歷史人物,他就是清代富紳梁書龍。曾與石山坡大富紳蕭孝林一同捐資倡建蒲鬱通州石路,造福桑梓,功德無量!

文章作者:朝衝坡李候,攝影作者:牛府

鬱林州撫康鄉古建築之蒲塘龍平平山村梁氏敦本堂

鬱林州撫康鄉古建築之蒲塘龍平平山村梁氏敦本堂

梁書龍,清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農曆四月十二日生。少時就讀私塾,同治監生、太學生。梁書龍與羅播李勉賢、石山坡蕭承煦三人於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年仲夏月望四日(1872年)倡導建立桂平大洋鄉“樂洋橋”於光緒二年(1876年)竣工。梁書龍捐錢三十千文。樂洋橋坐落在桂平大洋鄉圩旁,橋長36米、橋寬約6米、橋高8米。全部是石條結構,橋欄鑿孔雕文,石刻精美,具有較高歷史藝術價值。橋建成後,歷經洪峰均安然無恙。被譽為廣西第一堅固的大石橋,是桂平市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梁、李、蕭建立“樂洋橋”後,又籌集資金建立平山村白馬“錦江橋”,梁書龍捐錢五佰仟文。由於橋功告急,又慷慨解囊捐八佰仟文銅錢。黨州“登高橋”和其它橋及樓山茶亭均樂助捐資。梁書龍一生修橋補路,樂善好施,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鬱林州撫康鄉古建築之蒲塘龍平平山村梁氏敦本堂

現正值編寫撫康古建文章之際,我們對於梁氏古宅也頗為好奇。我們的攝影師牛府前往梁書龍老宅做了探訪!本以為梁氏腰纏萬貫,房舍必定精美豪華。豈料卻是普通的民居式樣,出人意外!原來,梁書龍雖然有錢,並不與人攀比,把錢大部分都捐了作善款。以至居室頗為簡陋。梁氏老宅為懸山頂磚木結構,原有佈局為三進兩廊,兩個天井,每進三開間,有一個前院地坪。現右廊已拆,其餘尚保留原樣。宅院小青瓦蓋頂,素脊,青磚泥磚混合牆。第一進外牆是青磚包泥磚的清水牆,大門門額上,有黃底紅字“進士”匾一塊,中間陰刻“進士”兩個大字。右邊小字雲:署鬱林直隸州王堂王為,左邊小字雲:同治甲子冬十月吉旦太學生梁書龍立。同治甲子年,也就是同治三年(1864年),至今已有158年曆史,此匾久經風雨,已是破舊不堪!

鬱林州撫康鄉古建築之蒲塘龍平平山村梁氏敦本堂

鬱林州撫康鄉古建築之蒲塘龍平平山村梁氏敦本堂

大門進去是一個敞口的門廳,再往裡是一個天井及第二進穿堂。天井兩頭各有一堵院牆,有門通左右廂房。穿堂廳門木門檻、木門板、木門框,有石門墩一對。同樣敞口,光線明亮。過了穿堂是一個四水歸堂風格的小四合院,盡頭就是第三進頭廳。兩邊廂房相對,有門戶通橫廊。頭廳有廳門,亦有石門墩一對。廳裡大梁兩端有浮雕小雀替。正中牆壁上紅紙書“敦本堂”三字。底下是一個“福”字,左右有一聯雲“敦崇詩書執禮,本務孝悌力田”,此聯藏頭,乃是梁家詩書繼世,孝義傳家之宗旨。亦為梁氏之家風!

梁氏“敦本堂”,具有一定的人文歷史價值。其匾額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歷史實物。(完)

此文為鬱林州撫康鄉文物古蹟系列文章續篇(二十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