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最近接了一個親子關係的諮詢,孩子和家長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下面是整理後的內容

孩子的母親說:

每週六都要和孩子爆發一次大戰,原因很老套:

孩子太磨蹭。

每週六八點有課,每次七點起床,但依然遲到,雖然路程只有五分鐘。

自從孩子讀書後,從週一到週五,每天都要做一回“潑婦”,催他“快點穿衣服”,催他“趕緊刷牙洗臉”,催他“加快吃飯速度”,我在一旁喋喋不休,他卻沒事人一樣,我行我素,慢慢騰騰。

每次,孩子都帶有哭腔地說“媽媽,你討厭,我不喜歡你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現實生活中,當孩子不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式去行動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地催促孩子做同一件事。

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內疚不安,但催促的次數越多,孩子就會從內疚變成不耐煩,最後上升為反感、討厭,甚至憎恨父母的這一行為。

當諮詢結束後:

這位家長突然醒悟地說:我一大早,就把自己的焦急間接轉嫁給了孩子,快節奏、緊迫感早已破壞了孩子的思維能力,這對孩子的傷害應該很大吧,會不會留下陰影?

有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處境,覺得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墨跡,而且是故意而為之。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大家一起猜猜看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的壓力是什麼?

強勢的父母(父母比較控制孩子,懲罰,批評,打罵多的家庭)

學習的壓力(作業,考試,排名,擇校等等)

老師的壓力

同學的壓力(同學間的人際關係)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當我列出上面4個壓力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小孩,你內心有怎樣的想法?

幾乎有一個共同的聲音:我要快快長大,讓這些大人不能控制我。

這樣的孩子就比較容易走向抑鬱,一般父母不改變,能撐過小學,初一就會暴露問題。

因為那時不管她願不願意,身體在長大,青春期的激素都在跟她說,你要聽自己的。所以她非常矛盾,自己不能主導自己人生,很痛苦。

所有很多孩子開始傷害自己,自殘,慢慢走向抑鬱嗎?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教育的問題出在哪裡?

說到這裡,為了讓許多讀者心裡好過一些,我把這個鍋讓社會和教育環境來背。

當下,由於受經濟高速發展的衝擊和功利思想的腐蝕,教育陷入了揠苗助長、急功近利的誤區。

看看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甚至更早,就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帶著學早教英語、學奧數,學吹拉彈唱,又考級又考證,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每年的中高考,更是硝煙瀰漫,家長如臨大敵,老師每天起早摸黑忙於“填鴨”,孩子缺少多姿多彩的活動,有的只是做不盡的“題海”……

家長苦,老師累,學生更是活受罪。

教育的核心問題不是出在我們的術、不是出在我們學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術層面——我們的教育缺乏的是靈魂的東西!

我們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毀掉一個孩子,催他,催他,催他……

每個慢性子孩子背後

都有個急家長

生活中,“愛磨蹭”的孩子和“急性子”的家長似乎總是同時出現。

在急性子爸媽眼裡,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透著“慢”,吃飯時的發呆是磨蹭,走路時突然的停頓是磨蹭,穿衣穿鞋的笨拙是磨蹭,時不時冒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也是磨蹭。

其實,與其說這“一快一慢”天生不合拍,不如說,急性子的爸媽們不知不覺被自己的“傲慢”矇蔽了雙眼。

這種傲慢的本質,是自戀,是控制慾,也是不平等。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還記得楊爍父子上《爸爸去哪兒》時,楊爍對兒子“凶神惡煞”的樣子被無數網友抨擊。

教育,有時候就是慢藝術,做父母的不能急,也不能催。

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有機會按照自己的生命軌跡去長大。

只有給足孩子時間去體驗,他們才能從實際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誰,要做些什麼。

喜歡在屁股後面催促的父母,常常會擔心:如果不催孩子,孩子會不會更加放飛自我,把該做的事情搞得一團糟?

當然,可能會,但不會一直都那樣!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孩子也會討厭麻煩和問題,如果知道是自己拖延導致的問題,自己也會反思和想辦法,然後調整自己的內在狀態。

當前有些父母的做法是,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包辦選擇,不管孩子願不願意,硬拉他去參加各種學習班。

這實質是大人對孩子生命時間的武斷分配,是對選擇的無理干涉,其中包含著孩子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還有精神和心理上的傷害。

選擇的過程也是孩子瞭解自己、展現自己的過程,更是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的好機會。

有的父母覺得如果什麼都讓孩子做主,不嚴加管教,孩子就會形成“網癮”、過度“追星”和“盲目崇拜”什麼的。

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早期教育不當造成的,或者是家長對孩子溺愛、放縱造成的,但歸根結底是孩子不具備健全的人格、不具備正確選擇自己行為的能力造成的。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孩子的成長有自然的規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當孩子的身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識或技能的階段時,提早學習往往沒有效果,甚至傷害孩子的心智。

任何催熟、拔苗助長,其實後果都是不好的。

很長一段時期來,我們的教育理念和社會流行的教育觀念出現一些認識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所謂“不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口號。

這實際上是在提前催熟孩子,讓他們過早地學這、學那,過早開發孩子智力,事實上卻是幫倒忙,甚至是摧殘孩子,使得大多數孩子過早失去了童真、幸福與自由。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道德經》第60章

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簡單地說,“小鮮”像是小魚,或是一塊小肉之類的。

要注意“烹”這個字,什麼叫做“烹”?

所謂“烹”,是文火、細火,慢慢熬燉。

治理一個國家都要如此慢慢來,那麼孩子的教育呢?

不能心急,都有一個關鍵,慢慢來,逐漸解決。

利用太極拳原理,四兩撥千斤,就是順其勢,慢慢來。

如果想一下子用突變的方法把它改過來,往往突變還沒有變好,新的毛病又出來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理解有二:

一是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需要精心,火候和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

二是“小鮮”像是小魚,或一塊小肉之類的。

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

前者更加強調烹飪過程,需要精心調味、控制火候,後者則更加想展現小鮮的原生食材味道,二者都是烹飪“小鮮”絕佳境界,但是如果能夠有機融合,就能魚和熊掌得兼。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經常有家長說,“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

也有家長會討論,“到底哪種教育適合我們家孩子”;

更有專家學者說,“教育是開啟每個人生命的鑰匙”。

那麼,到底什麼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讓孩子怎樣更好地學習到知識,還是更好地成長呢?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種方式,去活著,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的方式。

但是,生活方式,在這裡,其實是輕了。

我所理解的教育,應該稱之為:生命方式。就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度過自己的生命。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生命最可貴的,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

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當這種方式適合這個生命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生命充滿著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評判標準不一樣,這種感受,只有生命的主體,也就是這個人才會知曉。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寫在最後:

你的第一個身份是你自己,你的第二個身份才是我的孩子。

我對你的愛沒有任何條件,我不會把你看成實現我人生目標的工具,你也不必為了討好我放棄自尊和主見。

我希望我的愛——

可以滋養你擁有健碩身心,遇到任何人都不卑不亢,果敢堅韌和從容自在;

我希望我的愛——

可以輔佐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博學篤志、寬厚胸懷;

我希望我的愛——

可以陪伴你積極面對自己的犯錯、失敗,快速復原,重新再來;

我希望我的愛——

可以鼓勵你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擔當的生命,根深果碩,笑口常開。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孩子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能否成功更是包含很多不確定因素。

作為父母,除了不斷地付出,在付出過程中,更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平和心態,爭取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不留遺憾。

同時,也要相信孩子,

莫疑春歸無覓處,靜待花開終有時!

應時,待需,不折騰。

教育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小賢心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親子教育:教育是慢的藝術,走得太快,靈魂就跟不上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