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古今研究:小茴香

中藥古今研究:小茴香

一、典籍摘要

1、《雷公炮製藥性解》:“氣味稍薄,然治膀胱冷痛疝氣尤奇。”

2、《本草從新》:“理氣開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

3、《本草撮要》:“功專理氣開胃,寒疝食料宜之。”

4、《本草分經》:“辛平,理氣開胃,得鹽則入腎,亦治寒疝。”

5、《本草經解》:“主小兒氣脹,霍亂嘔逆,腹冷不下食,兩肋痞滿。”

6、《得配本草》:“運脾開胃,理氣消食。治霍亂嘔逆,腹冷氣脹,閃挫腰疼。”

7、《藥籠小品》:“辛平理氣,入腎治腰痛,入肝治腹痛,並療陰疝。”

8、《藥性切用》:“味辛微溫,醒脾,治疝,殊勝大茴。”

9、《中藥大辭典》:“散寒止痛,理氣和胃。”

10、《中華本草》:“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脘腹冷痛;食少吐瀉;脅痛;腎虛腰痛;痛經。”

11、《全國中草藥彙編》:“行氣止痛,健胃散寒。主治: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經,疝痛,睪丸鞘膜積液,血吸蟲病。”

12、《本草經解》:“氣溫,味辛,無毒。主小兒氣脹,霍亂嘔逆,腹冷不下食,兩肋痞滿。”

中藥古今研究:小茴香

13、《飲片新參》:“入厥陰,治寒疝,理氣止痛。”

14、《藥性歌括四百味》:“小茴性溫,能除疝氣。腹痛腰疼,調中暖胃。(鹽水炒。)”

15、《日華子本草》:“開胃下食,治膀胱痛、陰疼。”

16、《開寶本草》:“主膀胱腎間冷氣及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

17、《醫林纂要》:“茴香,大補命門,而升達於膻中之上,命門火固,則脾胃能化水谷而氣血生,諸寒皆散矣。肝膽亦行命門之火,肝木氣行,則水溼不留,虛風不作,故其功亞於附子,但力稍緩耳。”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揮發油:反式茴香腦、茴香醛、檸檬烯、小茴香酮、愛草腦、γ -松油烯、α-蒎烯、月桂烯、β-蒎烯、樟腦、甲氧苯基丙酮等。《中國藥典》規定: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含反式香腦不得少於1。4%,鹽小茴香不得少於1。3%。

2、作用:本品有鎮痛、抗菌、保肝、調節胃腸運動等作用。

中藥古今研究:小茴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