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裡有“壯陽草”之稱—藥食同源之韭菜(第九十七期)

南齊周顒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韭”自然指的就是韭菜,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晚秋次之,夏季最差。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春天氣候冷暖不一,建議人們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陰散寒。在中醫裡,韭菜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壯陽草”,還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

在中醫裡有“壯陽草”之稱—藥食同源之韭菜(第九十七期)

韭菜原產於我國,入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韭菜在我國的栽培區域極廣,東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東南至臺灣,北至黑龍江,幾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國栽培地域最廣的蔬菜之一。

【性味】:味甘、辛,性溫,無毒。

【歸經】:入肝、胃、腎經。

【功效主治】:補腎;溫中行氣;散瘀;解毒。主腎虛陽痿;裡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痺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癰瘡腫毒;漆瘡;跌打損傷。

韭菜的功效與作用

1、補腎溫陽

韭菜性溫,味辛,但無壯陽成份。

2、益肝健胃

含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

3、行氣理血

韭菜的辛辣氣味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反胃、腸炎、吐血、胸痛等症。

4、潤腸通便

含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預防腸癌。

在中醫裡有“壯陽草”之稱—藥食同源之韭菜(第九十七期)

韭菜的營養價值

韭菜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胡蘿蔔素、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韭菜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每100克韭菜含1。5克纖維素,比大蔥和芹菜都高,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同時又能減少對膽固醇的吸收,起到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1、韭菜的含水量高達85%,熱量較低,是鐵、鉀和維生素A的上等來源,也是維生素C的一般來源。一直有“菜中之葷”的美稱。

2、韭菜很有豐富的維生素類。一束韭菜的β-胡蘿蔔素剛好是一天所需的能量,不過維生素C則為一天所需攝取量的三分之一,維生素E含量也是三分之一。

3、韭菜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

4、韭菜的獨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於人體提高自身免疫力,還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B1及維生素A。

在中醫裡有“壯陽草”之稱—藥食同源之韭菜(第九十七期)

各家論述

《別錄》:安五藏,除胃中熱。

《食療本草》:利胸膈。

《本草拾遺》:溫中,下氣,補虛,調和腑臟,令人能食,益陽,止洩臼膿、腹冷痛,並煮食之。葉及根生搗絞汁服,解藥毒,療狂狗咬人慾發者;亦殺諸蛇、虺、蠍、惡蟲毒。

《日華子本草》:止洩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痼冷、胸中痺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風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並惡瘡,搗敷。

《本草衍義補遺》:研汁冷飲,可下膈中瘀血,能充肝氣。

《丹溪心法》:經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汁服之。跌撲損傷在上者,宣飲韭汁,或和粥吃。

《滇南本草》:滑潤腸胃中積, 或食金、銀、銅器於腹內,吃之立下。

《綱目》:飲生汁,主上氣喘息欲絕,解肉脯毒。煮汁飲,止消渴、盜汗,燻產婦血運,洗腸痔脫肛。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年久喘吼,又可通經催乳。

朱震亨:心痛,有食熱物及怒鬱,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者,宜用韭汁、桔梗加入藥中,開提氣血。有腎氣上攻以致心痛者,宜用韭汁和五苓散為丸,空心茴香湯下。蓋韭性急,能散胃口血滯也。又反胃宜用韭汁二杯,入薑汁、牛乳各一杯,細細溫服,蓋韭汁消血,薑汁下氣消痰和胃,牛乳能解熱潤燥補虛也。

《綱目》: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一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鹽梅滷汁少許,細呷,得入漸加,忽吐稠涎數升而愈。此亦仲景治胸痺用薤白,皆取辛溫能散胃脘痰飲惡血之義也。

《本草經疏》:韭,生則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益肝、散滯、導瘀是其性也。以其微酸,故入肝而主血分,辛溫能散結,凡血之凝滯者,皆能行之,是血中行氣藥也。心主血,專理血分,故曰歸心,五臟之結滯去,則氣血條暢而自安矣。胃中熱,乃胃中有瘀滯而發熱也,瘀血行,熱自除矣。病人之氣抑鬱者多,凡人氣血惟利通和,韭性行而能補,故可久食。

《本經逢原》:韭,昔人言治噎膈,惟死血在胃者宜之。若胃虛而噎,勿用,恐致嘔吐也。

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藥食同源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

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