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達人分享:從小白到中等水平的訓練經驗,我們的長跑路在哪裡?

參加長跑俱樂部半年了,按照俱樂部的規矩,每半年需要根據比賽成績重新分一次組,我也要離開原有的組別、加入到另外一組。於是,大家也要總結分享一下,互相道別、互相鼓勵。分享幾個目前的體會:

從小白入坑練到現在,已經算是整個俱樂部的中等水平了。每次集中合練,特別是到最後幾公里衝刺時,就會遇到這麼一個現象:我所跟隨的、速度較快的隊伍,在我的前面一路狂奔;同時,我半年前一開始所跟隨的、速度較慢的隊伍,也被我從後面追上(套了一圈),出現在視野裡。於是,在這一瞬間,突然時空就被打破了:速度較快的隊友,不是別人,而是未來的我;速度較慢的隊友,也不是別人,而是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同時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與過去。未來的期許、過去的回憶,現在的體感,同時交織在一起。頓時想起《金剛經》裡的那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禁自問:“哪個才是真正的我?”這絕不是一個要用邏輯來作答的問題,甚至於根本不能用任何語言來回答。唯有從自己身體所侷限的這個“小我”中突破出來,才能體會的到。於是,越跑越感覺到:其實整個俱樂部中的每一位隊友都是自己的分身,是自己在跟幾百個自己跑。看來“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這是有可能達到的境界。

回顧之前的訓練記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個人成績上的“再創新高”,往往是與“全組倒數”甚至“跟不上,掉隊了”伴在一起。如果自己選擇了一個速度相對慢一些、輕鬆一點的組別,那麼在全組的排名會輕鬆靠前,但個人成績上並不會有什麼提高。於是,這就是一道選擇題:要麼一心“求勝”,從而放棄了個人能力上的提高;要麼一心“求敗”,從而得到了個人能力上的提升。以中國的傳統文化氛圍,其實大家在言語交流過程中,都會刻意地保持低調。而行動上也要“言行一致”,不要因為“怕受挫折”“怕掉隊”,所以就不去“求敗”。個人體會,“求敗”比“求勝”所獲得的收益更大:讓自己時時刻刻保持平常心、敬畏心,不會被勝利衝昏了頭、驕傲起來。

“配速、步幅、步頻、心率”,這些指標是相伴出現的,然而,彼此之間誰是誰的前因後果?是不是先有步幅更大、步頻更高、心率更穩定,後有的配速提高?這是一個問題。也許這些都是結果,都有一個共同的另外的原因。就像之前舉過的例子,急診室裡的一個車禍患者,心率快、休克狀態,這二者之間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共同的原因“失血過多”,所以,輸血才是當務之急。而對於跑步來說,其實很多人都提到過:跟者比自己跑得快的人訓練,讓身體逐漸適應耐受住高配速,那麼自然結果就是,步幅更大、步頻更高、心率更穩定,全都有了。於是,把注意力只簡單地一心一意地放在“儘量跟住”,而不必三心二意地又得注意“調整步幅”,又得注意“調整步頻”,還得看錶“注意心率”,自己把簡單的事搞得複雜了。掉隊、跟不上是正常的,能跟多少是多少。這次跟2圈、下次跟3圈,再下次3圈半、4圈,一次比一次更有信心,也就跟上了。然後再跟前一組。循序漸進,拿自己跟自己比,很明顯就能看到進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