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有句諺語說:“最後發現水的是魚!”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有意思的題目:“硬科學與軟科學。”

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什麼是硬科學呢

在科學這個範疇中,硬科學是地位最高的。

為什麼硬科學地位最高呢?簡單來說就是他有可衡量性,而且硬科學的概念是恆久不變的。

比如:物理、數學、化學學科。這些學科研究的東西要求精確,可衡量。光的速度(在真空中)是299792458米/秒,鐵原子比氫原子重55。405倍等。

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什麼是軟科學

軟科學正好與此相反。

如果從這個觀點出發,那麼把醫學看做是整個大科學的話,現在我們所說的西醫就是硬科學,而心理學、中醫學相對來說就是軟科學。

最明顯的就是外科。病人去看病,只要你拿X出片子來醫生就會給你準確地說出你得了什麼病,你這個病灶在什麼地方大約多少釐米。又或者你的腦管血在哪個部位出現堵塞,血栓形成什麼樣的。

醫生解釋得詳細,你聽得明白,看在眼裡。

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心理學是軟科學

可是心理學,尤其是在心智、情感方面的大部分問題,醫生很難給出清晰的片子給你看。

比如,你被愛人拋棄了。這種痛,你讓心理醫生給你拍個X片子來說明一下你的痛是多少,這個就很辦到。

一般心理醫生只能用共情來理解你的痛。

為什麼呢?因為腦成像也就是醫學所說的生理疼痛和我們人腦所產生的心智上的疼痛,它們在腦區變化顯示是一樣的。

但是生理上的痛和被拋棄之後的空虛、迷茫等複雜的感情之痛是無法在X片子中顯示的。

很明顯,被拋棄的痛是不可衡量的。

由此可見,硬科學更能讓人們理解,也容易接受。而相對於那些可衡量相對較弱的學科來說人們理解、認知的程度就相對慢或差一點。

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正確看待問題

有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拿一個固有的概念,和網上知道的一點心理學知識來推斷或者是“診斷”自己的某個感覺。

這種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

說個簡單的例子!“21天改變一個人的習慣”。這個說法網上說的很熱,並且還出現了很多學習營等。

但這個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怎麼說呢?

我想問你,你覺得你做飯的時候不用菜切切到手這個習慣是花多長時間養成的呢?

回答:“一瞬間!”也許不用一秒鐘你就養成了。

為什麼啊?刀子與手接觸的時候,面板瞬間裂開,疼痛感刺激神經,然後這種感覺進入了我們大腦的潛意識裡。

下次你再看到刀的時候潛意識會馬上告訴我們,刀子與面板要有間隔。

你看,習慣養成很簡單吧!不在於你花多長時間,而在於你想想不改變(意識),你想改變的決心有多大(刺激),改變後給你帶來的好處有多少(痛)。

而網上所說的多少天,無非就是想透過不斷地重複一個動作,讓這個動作進入到你的潛意識裡,從而形成習慣。

心理學是硬科學還是軟科學?

硬科學有硬科學的好處,軟科學有軟科學的奧妙。

我們不能因為對事物的熟悉與簡單,而看不到事物最重要的地方。你說對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