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人格教育

在對人格建構的考察過程中需要注意,每個個體人格的整體及其特有的生活目標、生活作風都是建立在個體對生活本身的所有事實的主觀看法上,而不是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每個個體對於客觀事實的觀念及看法都不會是客觀事實本身。所以,即便人類生活的世界是由客觀事實構成的,但人類總是能以多變的方式去打造自我。每個人都會根據其對客觀事實的看法去打造自己,其中的一些看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健康而且無誤的,但有些看法卻是不健康的,或者說是謬論。無論什麼情況下我們都應該想到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學方面的問題,特別要想到的是這個個體在童年早期出現過的心理障礙,因為這些心理障礙及其他種種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其此後的發展方向。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人格教育

此處列舉一個案例來加以說明。案例的主人是一位52歲的女人,她總是喜歡對比她年長的女性說三道四。對於這樣的表現,她回憶道,她童年期間,她的姐姐總是能得到所有人的關注,而她和姐姐相比,童年期間記憶更深的是內心的屈辱及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性。這裡,我們運用個體心理學中的“縱向”觀察的方法來探討這一案例,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個女人自童年至如今都存在著同樣的心理機制,同樣的心理動力:她對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性;她只要發現別人更被關注,別人在他人心中的位置更重要,她就會心生不滿。所以,即便我們對這個女人目前的生活及其整體人格絲毫不瞭解,我們依舊可以根據我們已經瞭解的兩個事實去填補我們對其瞭解上的空白。從這個角度上看,心理學家就如同善於寫小說的作家一般,能夠透過一條確定的主線、一種固定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去構築某一人物的生活,從而保證這一人物的整體人格不會被破壞。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能夠清楚地繪製出這個女人的“生命主線”上所聯絡的各種獨特的人格特徵,甚至能夠預測這個女人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表現。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人格教育

個體的任何有目的的活動或者追求都是以一個重要的心理情緒為前提的,這一情緒就是人的自卑感。

所有的兒童都容易產生一種天生的自卑感,但這種自卑感會激發兒童想象力的發展,會讓兒童嘗試著以改善自身的處境來消除自己的自卑心理或者緩和自己的自卑心理、心理學將兒童表現出來的這一現象稱為心理補償。

兒童自卑心理產生的心理補償機制開啟了人們犯錯誤的巨大可能性。這樣的補償機制客觀上有助於個體心理的完善,也能單純地輔助個體的心理調適,但實際上很可能會擴大個體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距離。或者說,對於自卑心理嚴重者,他們在經過心理補償後,只能從心理的角度克服自卑,而無法在行為上加以改善。當然,從心理的角度克服自卑也是必要的和必然的。

每天學點心理學——兒童人格教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