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存在著先天的缺陷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存在著先天的缺陷

周秋鵬

很多人學易經,是從背誦六十四卦歌訣開始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透過這首歌訣的背誦,而記住了六十四卦的卦名。

那麼周易六十四卦,為何這樣排列呢,也有不少人著書寫文來解釋。認為周易六十四卦闡述了天地萬物從開始到終結。這樣的文章看多了,會發現很多作者也就是牽強附會,講些是似而非的道理。

搞研究要往深裡琢磨,先要把研究的物件琢磨透。比如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是如何形成的?實際用了兩種不同的模式。

如開頭兩卦,乾卦和坤卦,乾卦是六根陽爻,坤卦是六根陰爻。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實際就是同位陰陽互換,坤卦是把乾卦的每一根陽爻都換成了陰爻。這種模式在最後兩卦也得到了體現,那就是既濟、未濟。既濟六根爻從下到上,分別是陽、陰、陽、陰、陽、陰,而未濟則換成了陰、陽、陰、陽、陰、陽。剛好是兩卦同位的爻陰陽互換。跟開頭的乾坤兩卦是一種模式。

但是從第三卦到第四卦,就變成了屯卦和蒙,這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實際蒙卦是把屯卦的六根爻上下顛倒,也就是把整個卦象翻過來看。屯卦六根爻從下到上,分別是陽、陰、陰、陰、陽、陰,變成蒙卦為陰、陽、陰、陰、陰、陽。兩卦互為上下顛倒。

第五、第六卦需和訟,同樣是互為上下顛倒的模式,把需卦翻過來,就是訟卦,訟卦顛倒了就是需卦。

因此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就用到了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兩卦之間同位陰陽互換,兩一種是兩卦之間上下顛倒。

那麼最初那個用這種順序排列六十四卦的人,為何要採用這兩種模式呢。

實際這裡面還有一種模式,是同時包含著兩種模式的,比如泰卦和否卦,兩卦剛好是上下顛倒,又剛好是同位陰陽互換。也有一些卦是無法上下顛倒的,比如頤卦,小過卦,大過卦,中孚卦,把它們上下顛倒了,還是那個卦。

所以原作者無法把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對上下互為顛倒的卦。只能一部分上下顛倒,一部分同位陰陽互換。

但是這麼做存在著一個先天的缺陷。因為兩個卦象,上下顛倒和同位陰陽互換,性質是不同的。比如乾、坤兩卦的關係,跟屯、蒙兩卦的關係,既濟、未濟兩卦的關係,和剝、復兩卦的關係,並不相同。嚴格地講,復卦對應的是姤卦,剝卦對應的是夬卦。這是從六十四卦方圓圖中可以看出來的。

意味著這個作者在排列六十四卦時,把兩種不同的模式混雜在一起了。如果卦象跟卦象之間,是乾、坤二卦的延續,並符合結尾的兩卦既濟和未濟,那麼作者應該從頭到尾保持一種模式,就是兩卦之間同位陰陽互換。這是可以把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對的。

所以讀古人的書,也不要太迷信。一本書講穿了,是某個人編寫出來的。只要是一個人,腦子就有侷限。比如,周易六十四卦,為何要用兩種不同的模式?實際經不起深究的。因為用同位互換一種模式已經足夠了。

而六十四卦圓圖,就是按照這種模式排列的,六十四個卦象分成三十二對,相關的兩個卦象在圓圖上可以用一個直徑連線在一起,乾卦對應坤卦,離卦對應坎卦,恆卦對應益卦,屯卦對應鼎卦,這才是最完美的組合。

那麼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為何出現這樣的先天缺陷呢?有幾個可能:

一是在周易之前,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據說連山和歸藏中的卦象排列跟周易是不同的,連山是從艮卦開始的,歸藏是從坤卦開始的。因此有可能是完成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的人,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人物,因此一旦形成了文字,就沒有人再敢提出異議,然後流傳至今。

二是在流傳中,原始文字遺失了,根據各種不同的文字,合併成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

還有一個可能是作者用這兩種模式,為的是讓學習者從不同的角度熟悉卦象,用不同的視覺來觀察卦象,比如兩個卦象,可以上下顛倒,也可以同位陰陽互換。觀察一個事物同樣也可以運用這些思路和方法。所以故意留下了這個看上去有點缺陷的文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