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癖是心理疾病的一種特徵,患者在潔癖治療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潔癖屬於強迫症範疇,患者從心理認知上將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都是骯髒的,即使是正常衛生範圍內的事物也會感到焦慮和排斥,導致不自主、難以控制、強迫性地清洗、檢查、拒絕接觸等行為。

反覆洗手是潔癖患者最常見表現,且洗完手患者仍認為雙手不乾淨。此外,患者會一天內無原因多次洗澡,反覆清洗物品,拒絕與他人的行為和物品接觸。

較輕的潔癖僅是一種不良習慣,可透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而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需要專業心理醫生的介入。治療目的在於克服潔癖心理障礙,能控制潔癖行為且不引發內心恐慌和躁動。通常患者治療1~2年內,潔癖行為會有所緩解,可正常生活,但也不排除部分患者無法剋制,病情反覆發作。

但事物都有兩面性,例如當一個人非常喜歡清洗手部時,可能只是注意衛生罷了。往往真的有這麼一些人,明明不是潔癖症患者,卻對衛生,整潔有著異於常人的執著。例項證明,當人處於乾淨整潔的環境時,人會感到舒適愉悅。如果說書擺放的整齊,不允許他人弄亂,勤洗手,愛搞衛生,排斥髒亂差就被認定為潔癖心理障礙,難道髒亂差是人們追求的生活麼?

潔癖本不是大病,但將潔癖一概定義為貶義詞或許有些片面,適當的“潔癖”不僅使環境優美,更愉悅身心。不也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之說麼。打掃乾淨屋子才能迎客吖,這不過是基本的禮儀。

過滿則虧,凡事都要適度。沒有一絲“潔癖”不行,“潔癖”過度更不行。只有二者之間槓桿平衡,潔癖才=整潔衛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