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脾胃陽氣 影響氣血執行!國醫大師家訓:不碰冷飲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經典病房主任醫師 周時高 □副主任醫師 王 淼

很多人在尋醫問藥時總會問這麼一句:“醫生,像我這種情況平時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這時,中醫一般都會建議“少吃冷飲”。這是什麼緣故?

傷脾胃陽氣 影響氣血執行!國醫大師家訓:不碰冷飲

對冷飲危害的認識,古人早已有之。《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有記載,宋孝宗(南宋皇帝)說:“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我冷飲吃得太多,前幾天拉肚子,幸虧現在不拉了)。”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施師點說:“您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江山社稷和百姓生活,千萬不能再憑自己喜好亂吃東西了。”宋孝宗自此不食冷飲。《本草綱目》也有記載,宋徽宗經常腹瀉,久治不愈,原因便是貪吃冷飲,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

冷飲之所以好吃,在於它的冰涼味感可讓人感覺“瞬間降火、清熱涼爽”,而實際上,冷飲不僅不能清心瀉火,反而會損傷脾胃陽氣。國家級名中醫宣桂琪說:“二三十歲時,我偶爾吃吃冷飲,四十歲以後,我就徹底戒掉了這個習慣,平時只喝溫開水。”中醫腎病學家鄒雲翔先生說:(脾)胃喜溫不喜涼,腎也是喜暖不喜寒,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保護好脾胃、腎對健康非常重要。故此鄒雲翔先生有條家規:不吃冷飲。她的女兒國醫大師鄒燕勤一直謹遵父親家訓,和家人一直身體康健。

中醫提倡人體氣血陰陽平衡,認為“血,遇溫則行,得寒則凝”,冷飲等過涼食物會導致氣血凝滯,氣機執行不暢,從而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傷寒論》有言,“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夏天人體腠理大開,陽氣大都浮越在外,人體氣血重心遠離中土,轉移到心肺區和體表,所以夏天裡面板和手腳都是熱的,肚子卻涼得像秋天。正因如此,夏季人的脾胃功能偏弱,稍微吃點油膩、生冷、辛辣或不乾淨的東西就容易拉肚子。

其實,夏季想吃點涼清熱,並不一定要吃冷飲,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吃一些有清熱滋陰功效的食物,可起到清補效果:鴨肉。鴨為水禽,其性寒涼,清燉鴨子,吃肉喝湯,清補並施。黃瓜。黃瓜清熱解暑,涼拌生吃皆可。酸梅湯。取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自制,山楂健脾開胃、甘草清熱解毒,可達生津止渴解暑功效。綠豆湯。取綠豆、冰糖自制,可清暑解毒。涼茶。取金銀花、菊花、荷葉、淡竹葉、陳皮等自制,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祛溼補水。

如果偶爾實在想吃冷飲解饞,最好做到以下三點再吃:1。中午吃。中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之時,這時吃冰,不用擔心食物過於寒涼傷身。2。飯後吃。空腹吃冰,會對胃腸造成過大刺激,邊吃邊喝冰飲也不好。相對來說,飽飯後吃冷飲傷害小一些。3。含5秒鐘再咽。先在嘴裡含大約5秒鐘再慢慢吞下,遵循“入口不冰齒”原則。4。別超150克。一次不要吃太多,一般來說,每天吃冷飲不超過150克。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