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據統計全球有10%的人口吃檳榔。我國也有6000萬人在吃檳榔。

、我國士什麼時候開始吃檳榔的呢?

著名詩人蘇東坡有一首詠檳榔的詩,全文如下

異味誰栽向海濱,亭亭直幹亂枝分。開花樹杪翻青籜,結子苞中皺錦紋。

可療飢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堆盤何物堪為偶,蔞葉清新卷翠雲。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由此可見在宋朝的時候檳榔已經開始流行了。我國對於檳榔記載縱起戰國,始於唐宋,興於明,盛於清,而強於今朝。歷經千年的歲月,檳榔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盡藏於古今文人墨客的詩詞之中。從蘇軾《詠檳榔》中的“結子苞中皺錦紋”,到陸游的《讀史》中的“數顆檳榔尚繫懷”,再到梁啟超《臺灣竹枝詞》中的“綠陰陰處打檳榔”。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另外令六朝時期洛陽紙貴的《吳都賦》就是最早提到檳榔的文學作品。透過這篇影響巨大的《吳都賦》,當時的人們瞭解到了南方有一種“無柯,椰葉無陰””的異物名為檳榔,相繼模仿食用,進而檳榔走進了士族集團的生活,成為南朝士人生活中的雅趣。

二我國的檳榔產地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 L。),是單子葉植物綱、初生目、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莖直立,喬木狀,高10多米,最高可達30米,有明顯的環狀葉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長圓形,果實長圓形或卵球形,種子卵形,花果期3-4月。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海南及臺灣等熱帶地區。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湖南是不產檳榔的,為什麼湖南有大量人口嚼檳榔?一是據《湘上痴脫難雜錄》記載,清順治六年(1650年),清軍在湘潭屠城九天,數萬人口只剩下不到一百。一名安徽籍商人發現有一僧人口含檳榔收拾屍體,由此發現檳榔有驅邪避疫之作用,從此嚼檳榔的習慣流傳了下來。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一是據《湘潭縣誌》記載,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湘潭流行瘟疫,許多人患了“漲肚子病”,縣令白璟讓患者吃檳榔,治好了病驅除了瘟疫。原來,只是患病的人常吃檳榔,後來不患病的人也吃上了,檳榔就這樣在湘潭流行了開來。

三古人認為檳榔是具有藥用價值的

宋人羅大經總結了食檳榔的四大好處,一是能使醒的人變醉,二是使醉的人變醒,三是使餓的人變飽,四是使飽的人變飢,也就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在本草綱目中也有對檳榔的記載

【釋名】賓門(李當之《藥對》)、仁頻

時珍曰︰賓與郎皆貴客之稱。稽含《南方草木狀》言︰交廣人凡貴勝族客,必先呈此果。

若邂逅不設,用相嫌恨。則檳榔名義,蓋取於此。雷《炮炙論》謂尖者為檳,圓者為榔,亦似強說。又顏師古注《上林賦》雲︰仁頻即檳榔也。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四、檳榔的危害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鮮食檳榔中有蔞葉,蔞葉中的主要成份含有強致癌物亞硝酸胺,因此鮮食檳榔具有強致癌作用,而印度的檳榔中含有菸草,菸草中的致癌因子之中主要是亞硝胺類,包括菸草中特殊的亞硝胺4-(甲基)-1-3-吡啶-1-丁酮(NNK)和N`-亞硝基(NNN),因此這兩種食用檳榔咀嚼塊都有致癌作用。

檳榔最被容易忽視的危害就是熟石灰。市場上售賣的檳榔一般需要包裝,檳榔最大的產地來自海南和東南亞,空氣中的溼度會破壞檳榔的口感,所以需要乾燥劑摻入其中。製成乾燥劑的成分通常是熟石灰,檳榔葉和小豆蔻,肉桂菸草一類的混合物。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指出,在檳榔的乾燥成分中,除了小豆蔻和肉桂,其他都具有致癌性。特別是熟石灰,咀嚼檳榔的過程中首先會將熟石灰溶於唾液中,咀嚼的摩擦會讓熟石灰擦傷口腔,形成數百個小傷口,正是有了這樣的切入點,更多的致癌物質得以進入口腔內膜中,造成更大的破壞。

檳榔另一個危害就是:口腔粘膜的纖維化。纖維化是口腔癌的前兆,而口腔癌的五年成活率不到50%,即便僥倖存活,也會造成毀容的後果。

高達60%致癌率的檳榔的歷史及危害,你知道多少?

今天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吃檳榔的人,甚至還有這樣一句俗話“檳榔加煙法力無邊”,檳榔已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據有關專家研究調查,未來20年內,口腔癌的發病率將大幅度上升,而而罪魁禍首就是我們很多人正在吃的檳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