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入門7:針灸的起源

針灸療法是我國寶貴醫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祖先的一項重大發明。它的起源,一般定在新石器時代,當時人們掌握了磨製技術,製出種類較多的又比較精細實用的石器,除生產、生活工具及裝飾品外,還有適合醫用的砭石,由於石器製作的原始,自然談不上有專用的針刺工具,但有一些稍經敲打的粗糙石器,如針形、三稜形、刀形、劍形、錐形等各種形狀,它是我國最早的原始外科工具,其後逐漸出現骨針、竹針、金屬針等,用於針割癰瘍、放血排膿等,後世用的刀、針也是在砭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中醫基礎入門7:針灸的起源

灸法的起源,緣於人類在烤火取暖時發現身體某些病痛得到緩解,進而發展為透過對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治療疾病,這就是灸法。《說文解字》火部謂“灸,灼也“。王冰註解《素問.異法方宜論》稱“滅艾燒灼,謂之灸炳”。可見灸法的產生應當在人類學會用火之後。“灸“字的含義,是指長時間用“火”治病,所以古代也有直接稱灸法為“火療“的。

《素問.異法方宜論》載“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髒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從北方來”。這說明了灸炳的產生與北方人在寒冷的生活環境中生活有密切關係。古代人在氣候寒冷或身體不適時,偎近火堆取暖,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逐漸發現身體某些固有的病痛,卻因此得到減輕或緩解,於是發現了烘火取暖可療病的認識,進而逐步發展成以獸皮或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沙土,貼附在身體某一部位,既舒適又方便,且能保持較長的熱感,以治療病痛;有時採用樹枝或乾草作燃料,點燃後,燻烤某些疼痛部位,以達到治病止痛的目的,這是原始的熱熨法和灸法(後世經發展改用布包炒鹽或其他礦物、植物藥、炒熱熨療)。用艾葉作灸治原料目前是常用的方法,由於艾葉具有溫經、止痛、易燃、性味芳香遍地生長和易於貯存等特點,故後世起用為灸法的主要原料。

中醫基礎入門7:針灸的起源

外治法起源於原始社會。原始時期生活艱苦,人獸雜處,環境險惡,碰撞搏鬥在所難免,而部落間的械鬥也是經常發生的,因此各種傷痛、疾病不時發生。對於外傷,人們用泥土、野草、樹葉和樹皮、草木灰等敷裹傷口,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地發現了一些適合於敷治外傷的外用藥。人們為了減輕外傷所致的劇痛和出血,自然會用手撫摸或壓迫傷處,從而形成了較早的按摩術和止血法。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人們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積累,原始人逐漸懂得了用獸角進行 “杯吸術“,用甲殼、獸骨、魚刺等剔除異物,排膿放血。後來逐漸學會用燧石刀切膿腫、續骨固定術等。

中醫基礎入門7:針灸的起源

對於疾病的認識,也是經過不斷探索和長期醫療實踐的積累過程。在甲骨文中已有瘧、疥、耳鳴、下利、不眠、疾首、疾耳、疾目、疾鼻等記載,表明當時對疾病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中醫基礎入門7:針灸的起源

由此可見,中醫學起源的歷史,也就是人類文明史的發展史,它是古代勞動人民長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與疾病乃至一切危險因素作鬥爭的歷史。它來源於感性認識。人類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了醫療理性認識,經過反覆驗證,創造和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醫藥理論體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