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今天是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的終結篇,在聊這個最終話題前,我們先來聊一聊一下佛道兩家的區別。

很多人分不清佛道兩家有什麼區別和聯絡。特別是兩教的生命觀的深刻內涵,不深入進去,是很難理解其意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對生命的關注是宗教產生的第一因。佛道兩教同樣如此。 人自有自我意識以來其天性就是好生惡死,由於對死亡的恐懼也就產生了種種宗教和崇拜,人類內心深處的死亡焦慮是宗教產生的母胎。

佛學大約產生在西元前六世紀。佛學的前身是印度的古瑜伽。從古瑜伽的經典《奧義書》可以看出,佛教的輪迴觀、六大圓融說、四蟬八定等等都是直接繼承了《奧義書》的思想。緣起論是佛教哲學的核心和基礎,由此而闡發的四法諦、十二因緣以及唯識學,揭示了生命的本質和歷程。

道學的產生同樣如此。道學的產生比佛學較早,早在先秦以前道家就形成以老莊為代表的學術。道家的修持方式在先秦以前的仙道和東漢時產生的黃老道中初具雛形。 道教的經典《道德經》所闡發的道體論,既是宇宙本體論又是生命本體論。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生髮的根源和本體,生命既能從道生出發來又有返回到道中去。所謂得道,也就是返本歸根,從個體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還虛合道,出有入無,才是生命的永恆歸宿。為求長生,道教以及之前的各種修持方術都把昇仙作為修持的目的。為此,道教的傳說中有十洲三島的仙境,還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古仙得道之處,都是有別於塵世的修仙聖地。自古以來,還有不少經過實修而得道的真人,如王子喬、赤松子、王玄甫、三茅真君、八仙、北七真、南五祖等。秦始皇時的方士徐福渡東海求長生靈藥的記載,也就是在這種追求超越生命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可見,沒有對生命修煉的執著追求,就沒有道學和佛學的緣起。

佛教生命觀可以從兩個方面看:

一是生命的本體究竟是什麼?

二是生命究竟能不能永恆?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佛教唯識學深入地探討了生命的層次。它把生命分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識就是感覺。前六識是人的顯意識,只是人的外在形式;末那識相當於人的潛意識,它只有在夢中和深層人靜中才能感覺,而可賴那識則是人的最後一識,只有這一識才是先天而生的,這才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據。 為了解決第二個問題,佛學從緣起論的樸素辯證法出發,認為生命是非斷非常、即生即死而又因果相續不斷的無窮無盡的流轉過程。這種觀點怎麼理解呢?首先,生命的各種要素都是因緣的和合,都是依它而起,依它而滅。這種依它性佛教稱之為自性本空,也就是說恆在的自性是不存在的,生命的存在如夢如幻,任何對生命的執著都是錯誤的。其次,生命又是相續的,它始終是一個生生滅滅、因因果果的流轉過程。按照緣起論的觀點,一切事物都具有因果關係。人既然有現世就必然有作為因的前世和作為果的後世。人不是無緣無故地來到這個世上,也不會最終沒有結果地灰飛煙滅。以現代的哲學觀點來看,佛學的這種生命辯證法是相當徹底的。說它本空它又相續,說它相續它又只是一個流轉的過程,並無恆在的實體。佛教一方面反對機械唯物論人死燈滅的斷見,一方面又反那種認為肉體可以長存的生命觀。佛教始終堅持緣起論的觀點,堅持非斷非常、即生即死的辯證觀。

道家生命觀的哲學基礎就是道體論所闡發的順逆論。

首先,從道體論出發,道家所生命看成是道的外化,因此《道德經》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易經》指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性命圭旨》則說:“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體。天有陰陽,地有剛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和生命本來就是同一個東西,人的生命之所以存在著生死本來就是道的外化和流行。道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生命也就必然生生不已地外化、流行。

道教也有帶濃厚中國本土文化色彩的生命層次論。這就是四神說,即識神、元神、聖神、玉神。識神相當於佛教的前六識。元神又分為陰神和陽神。陰神相當於末那識、陽神則相當於阿賴耶識,而聖神和玉神,則是生命的更高層次,是修真到極高境界才能證到的存在。

在回答生命能否永恆的問題上,道教從道體論出發,認為,順著道的外化而延則死,逆著道的外化而返則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道教建立了修真的理論,一切外丹和內丹的方法都是修真的具體途徑。修真的目的則是長生住世,最終實現生命的永恆。

佛教曰解脫,道教言飛昇,都是為了解決人類內心深處的死亡焦慮,超越生死,以求得肉體生命的長壽和精神生命的永恆。但由於文化根源的關係,佛道生命觀又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這種差別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透悟生命的角度不一樣。佛教的生命觀從緣起論出發,強調生命的因果聯絡,強調生命的依他性、強調自性本空,是以內在的體驗去銓釋生命。如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的依據就是人的感覺,是佛教先賢在深沉的禪定中對生命所作的解析。而道教的生命觀是講對待,是從性(先天的自性)和命(後天的肉體)的對立統一中去銓釋生命。黃元吉《樂育堂語錄》說:“無性則命無由生,無命則性無所立。漫說盡性即可至命,須知立命乃可了性。”

二是超越生命的途徑不一樣。由於佛道生命觀的出發點不一樣,他們超越生命的途徑也就不一樣。《性命圭旨》說:“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越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佛教因為注重生命的因果聯絡,注重生命的內在體驗,因而也就不重視外在的形體。在修持方法上注重性功,在禪定中明心見性,求得智慧。道教因為注重性命的對立統一,則講究性命雙修。道教的各種修持方法特別是內丹功都是把性命雙修當成一個根本原則。

三是對待生命的態度不一樣。生,於佛教曰苦,於道教曰樂。佛教既然是幻性命以超大覺,必然不重視人的現世,如佛教有人生八苦之說。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取蘊苦(色、受、想、行、識)。佛教甚至把人的肉體看成可以拋棄的臭皮囊。

而道教恰恰相反。“夫人之所貴者生,生之所貴者道,人之有道,若魚之有水”(司馬承禎《坐忘論》)。道教的重人貴生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即身成道,現世的人身是成道之基;

(二)是長生即是道教仙道理想、養生哲學的基礎和目標,這與佛教重來世、求解脫是不一樣的。

現實的人生由於我執的障礙,必然短視人生的意義。最典型的思想就是即時行樂,因為人生不再,人死燈滅。所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就是這種思想的詩意表露。而即時行樂的思想就使人永不滿足慾望的追求,同時也造成了種種惡業,帶來了種種人生煩惱。如隨著當代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隨之而來的是當代人的精神的匱乏。緊張、焦慮、空虛、煩惱始終伴隨著人類;環境的壞滅,文化與集團利益的衝突,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這種惡性迴圈不是單純依靠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能夠解決的,而佛道生命觀恰恰是對治這種惡性迴圈的一劑良藥。

只有從根本上透悟生命的因果,透過生命的修煉消除無明與我執,才能變惡性迴圈為良性迴圈。從佛道兩家的生命觀來看,道教更加人性化,透過對人生命的改造,脫胎換骨,實現生命的超越,擺脫慾望的折磨,進入大自在、大幸福的境界。

以上是佛道區別所在,我們開始進入今天的正題。讀《道德經》到底是怎麼回事。

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宇宙的一切事物都在振動,從最小的微粒物,到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到銀河系成千上萬的星星,從而產生了幾何波形,頻率,音程和聲音。各個時代都存在這種音樂和未分隔的宇宙理念,在所有文化和許多宗教傳統中,我們會發現大量的用聲音來直治療、創造、改變和產生新想法以及提高自我意識的事情。縱觀天地,古老的道家學派得出宇宙的每一個事物都與整個宇宙相連,所有事物都是互相影響,相互聯絡和諧存在的從天地獲得能量,以仁為中心。

我們的身體可以透過我們發出來的聲音反映出我們的內心情況。如果我們感到痛苦,我們會呻吟。如果我們很快樂,我們會哼唱或者唱歌。如果悲傷,我們就會哭泣。在冥思靜坐中,我們會平靜。就好象聲音在安靜中產生出來,聲音創造了迴歸平靜,內心平衡和健康的路徑。人體70%是水,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快了四倍。這樣,我們人體是非常好的聲音共振器;我們人體內或者周圍的宇宙聲音能夠對我們起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當我們與大自然的週期和節奏以及宇宙一切事物失去聯絡,這種疏離和不和諧是身體和靈體的失衡和疾病的表現。透過瑜伽,靜坐冥想,吟唱以及用一些特殊的聲音治療工具,我們能連通體內能量系統中心,並且這些對人體也無害。

在這一療法系統裡,我們也會利用行星的能量,頻率,它們的宇宙原型,神話和相關聯絡深入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幫助我們微調到運用到身體治療的振動。

聲音可轉變的自然性體現在咒語和神聖言語科學中。唱歌,吟誦,言語宣誓的聲音治療冥思產生強大的精神磁場。這是修行中每個法門都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特別是非中文語言的發音),多少都會與其本來的音、聲有所出入,從而影響能量的發揮。但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若是沒有感受一下真正屬於我們自己語言發音的《道德經》,與聲音的奧秘失之交臂的話,其可惜程度不言而喻!

誦經背後,實在有不傳之密!

道德經為萬經之首,眾家推崇,各言其妙,我們更需要回到經典本身,從原典原文去學習和提升。而學習方法則分為為學和為道兩類,為學之派,各執一辭,自成一家,汗牛充棟,都是口水和頭腦的產物;為道之派由自己出發體驗式學習,身心收益,我們以經為師,體悟經典,從而提升生命,雖然從各自出發,終點是一樣的,終究歸於大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說眾甫瞭然於心,看透世界,一段輝煌旅程,等待一起分享。。。

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每個人用同一個版本的書,由於層次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書讀出來的顏色也會不同。顏色是對應你開到哪個脈輪的。修習過程中,書的顏色會隨著你自身的變化而變化。話不多說,上圖。

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道德經是宇宙大道理論的總概括,其次是宇宙知識的總目錄,還有一點是我們一直忽略的!它是宇宙資訊的總密碼!

修道奧秘:

其一,修煉特點的奧秘:

1。直修性:即以全部道德經為修煉內容,直接修煉大道!

2。內修性:沒有外在的表現形式,沒有熱鬧場面。一切都是安詳的、冷靜的、簡約的、持之以恆的。

其二,修煉層次的奧秘。其他功法,沿著“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層次昇華。到虛合道即天人合一為終極境界。但道德經吟誦在這個基礎上還有沿著“九九歸一,神人合一,神人歸一,萬神合一,萬神歸一,大道歸一”的層次昇華。“大道歸一”則是自然神功的最高境界。這實際是一個從“有到無,無到有”的辯證昇華過程等等。

讀《道德經》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樣(三)

我的主業是讀道德經,如果有想加入一起學習成長的,歡迎留言留下聯絡方式,我等你好久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