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向慢性病人學習

今天讀書分享時讀到“調整看事情的角度,不把生活問題擴大,是我們學習‘與問題共存’的重要一步。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誰沒有問題呢?”讀到這句話,我突然想到李松蔚博士寫的一篇文章《向慢性病人學習》,我們和問題共存,和慢性病又何嘗不是如此?比如有的疾病,生理方面如癌症,心理方面如抑鬱、雙相情感障礙、失眠,這些病很難被“根治”。

文章說沒生病的時候,大家都相信生病就必須治好,徹底消除了病魔,才可以安心生活。可接下來滿懷希望到處尋醫問藥,疾病並沒有按照自己的預期被消除。以前治病就是生活,慢慢的邊治病邊生活,一點點調整對生活的預期,直到變成生活的新常態,失眠的人如果睡不著就乾脆醒著,該幹啥幹啥,其他患慢性疾病的人該吃藥吃藥,該交友交友,該工作工作,累了歇會兒,歇完繼續幹,至於疾病發展到什麼程度,下次再說,只考慮當下的

每個人都需要向慢性病人學習

每個人都需要向慢性病人學習

每個人都需要向慢性病人學習

每一天,“帶病生存”。放棄了治癒的期望,慢性病人的創造力就無窮無盡了,可以把生活上下的每一處都照顧的妥帖,看不出任何問題,目標由最初的治病變為最大限度維持生活功能,誰能維持的更好,誰就在廣義上更健康。到這一步,病治不治得好也無所謂了,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病也“好”了。生活中當我們的風險不能完全消除時,如何帶著隨時可能發作的病痛更健康的活著,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方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