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誌正健脾胃的經驗方

路誌正健脾胃的經驗方

脾胃之症,始則熱中,終傳寒中:路誌正認為,人體的陽氣,如同陽光之於花草樹木,是生命產生的原動力。如果飲食不能節制,進食生冷,傷及脾胃陽氣;或恣食肥甘厚味,加重脾胃負擔,宿食積於胃中,早期多為溼食中阻,繼而化熱,釀成溼熱,出現胃脘脹痛、反酸、燒心、呃逆、納呆、口乾口苦、大便黏膩排出不暢或便秘等症,日久不去,由實轉虛,傷及脾胃陽氣。

正如《醫學綱目》雲:“脾胃之症,始則熱中,終傳寒中。”而溫運中陽,可以使“中氣輪轉,清濁復位,否則陽衰土敗,土溼水寒,水盛土溼,萬物蕭條”(《四聖心源》)。

這在脾胃病的中後期、以及老年或體弱之脾胃病患者中尤為突出。所以,路誌正認為:脾胃之德運昌盛,才能使其升降相因,燥潤相濟,納化如常,則氣血充盛,陰陽平和,萬物生機盎然。

脾胃貴運,運脾貴溫:路誌正在治療慢性脾胃病時,常以培土建中,溫運中陽為大法,佐以祛溼化濁,調其升降,以仲景理中湯為主方化裁。扶陽派醫家鄭欽安認為:“陽氣若無土覆之,光焰易熄,雖生不永,健脾伏土,使真火伏藏,才能命根永固。”充分表明脾胃貴運,運脾貴溫。

溫陽不忘顧陰:腎陽充旺,脾土健運,自無寒溼諸症。“附子辛熱純陽,走而不守,用之則為附子理中,溫運之力更強。溼性重濁黏滯,易阻氣機,路誌正常選用藿香、佩蘭、蘇荷梗、厚朴花、八月札等花、梗、葉類芳香悅脾,宣暢氣機;脾胃陽虛,溼蘊日久亦可以化熱,出現陽虛與溼熱並見的症狀,可在溫運中陽的同時,酌情加入茵陳、黃芩、滑石、生薏仁、通草等祛溼清熱之品;溼性重濁,鬱久可成溼濁、溼毒,影響血脈執行,出現大便黏滯不爽,舌質暗滯,甚至導致癌前病變者,酌加醋莪術、石見穿、丹參、鬱金、元胡、酒軍、敗醬草、烏梅等,化濁祛溼,通利血脈。

總之,溫運中陽不忘顧陰,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患於未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