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穴療法:第二章手陽明大腸經(十五)迎 香

十五、迎 香

單穴療法:第二章手陽明大腸經(十五)迎 香

【概述】

“迎香”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也稱“衝陽”,有通利血脈、清風散熱、通鼻開竅之功。常規直刺 0。1~0。2 寸,或斜刺 0。3~0。5 寸,禁灸。

【位置與取法】

1。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標準針灸經穴部點陣圖譜》)

2。平鼻翼外緣中點與鼻唇溝之間取穴。

【區域性解剖】有上唇方肌;面動脈、面靜脈及眶下動脈、眶下靜脈分支;分佈有面神經與眶下 神經吻 合叢。

【臨床應用】

1。深刺迎香治快速心律失常;取雙側迎香穴,向外下沿鼻唇溝斜刺 1。5 寸,提插捻轉數次,間隔 2 分鐘再提插捻轉數次,針刺 20 分鐘,如無效改用藥物治療。結果∶ 68 例患者中,顯效 39 例,好轉 15 例,無效 14 例。

2。瀉迎香治療面部蟻行感∶取雙側迎香穴,直刺 0。1~0。2寸,施瀉法,使患者感到區域性有酸困感,不留針,出針後不擠壓針眼。結果∶ 10 例患者,全部治癒。

3。按揉迎香穴治療便秘;蹲廁時以 自己的雙側大拇指,分別按壓左、右迎香穴,按順時針方向按揉 30 次,如不通便,再以逆時針方向按揉 30 次。10 日為 1療程。結果∶29 例患者,痊癒 14例,顯效9例,有效 4 例,無效2 例。

4。迎香透四白治膽道蛔蟲症∶ 區域性常規消毒後,用 28 號 2寸毫針,從鼻唇溝中以 45°斜刺向四白穴。 並施以小幅度提插捻轉,得氣後施以快速震顫手法,瀉法捻轉 2 分鐘後,間隔 5 分鐘,繼續行捻轉提插手法,留針 30 分鐘。 每日 1 次。結果∶45 例感者,全部治癒。

5。迎香透四白治療膽絞痛; 病人取坐、臥位均可,常規消毒後,從四白穴進針透向迎香穴,強刺激瀉法。結果∶ 204 例膽絞痛患者 ,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6。地塞米松迎香穴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 取雙側迎香穴,區域性常規消毒。注射器(配 5 號針頭),抽取地塞米松 1毫升,直刺達骨面後,針尖後退 0。2釐米,回抽無血注藥,每側注入地塞米松 0。5毫升(含量 1。0 毫克,也可加入少量普魯卡因,以減輕疼痛)。每 7日 1 次,3 次為 1療程。結果∶ 43 例患者,顯效 32 例,有效 11例“。

7。迎香透上迎香治兒童慢性鼻炎;由迎香穴進針,沿皮刺向上迎香穴,刺入5分至 1寸深,得氣後做 45”捻轉 30 次出針,急閉針孔。每日 1 次或隔日 1 次,15 次為 1療程。結果∶ 68 例患者經 1~2個療程的治療,痊癒 50 例,好轉 12 例,無效 6 例。

8。迎香埋線治萎縮性鼻炎∶將 3一0 羊腸線取較直部分剪成 1 釐米放入無菌盤內備用。穴位常規消毒,將剪好的羊腸線插入11 號腰穿針內對準穴位,快速透過皮下直達骨膜表面,行針。 待病人有脹麻感時,將腰穿針稍稍提起,離開骨膜面,再將羊腸線輕輕推出,埋於穴位深部,用無菌棉棒按壓針孔,拔出腰穿針,繼續按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每 3 星期 1次,5次為 1療程。結果∶ 30例患者,顯效 11 例,好轉 18 例,無效 1例。

9。封閉迎香治過敏性鼻炎∶ 取雙側迎香穴,區域性常規消毒,用5 號半或 6號注射針頭,吸取藥液(2% 普魯卡因 1 毫升,地塞米松 5 毫克,慶大黴素 4 萬單位,混勻配成 3毫升)後針頭向內上方刺入,達骨面回抽無血時即可注藥,注藥後輕輕按摩穴位 1公鍾。每星期注射 1次,3 次為 1療程。結果∶32 例患者,顯效 26例,好轉5例,無效1 例。或每側穴位各注入 0。5 毫升(含 1 毫克)氟美松注射液,每星期 1次,3 次為1療程。結果∶50 例患者,顯效 23 例,有效 26 例,無效1例。

10。魚腥草注射液穴注治急慢性鼻炎∶抽取魚腥草注射液 1毫升,75%酒精消毒鼻翼部位,用試敏針頭直刺迎香穴約 0。5 釐米,患者有酸、麻、脹、痛感後,推注射液 0。3 毫升。隔日注射 1次, 4~5次為 1 療程。結果∶23 例患者,痊癒 21例,有效 2例。或每側穴位注入核酪注射液 0。5 毫升,隔日1 次,5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 3~5 日。結果∶30 例患者,顯效 24 例,好轉 6例。

11。迎香注藥治療嗅覺失靈∶取雙側迎香穴,穴位常規注射,隔日1次,病程短者選用維生素 B,z250 微克與 1% 普魯卡因 1毫升注射;病程長者用川芎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 2毫升,雙側穴位均等注入,即可獲得滿意療效。

【前人經驗】

1。《針灸甲乙經》; 鼻勳不利,窒洞氣塞,喝僻多涕,航衄有癰,迎香主。之。

2。《百症賦》∶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

3。《玉龍歌》∶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心火

炎上兩眼紅,迎香穴內刺為通。

【按語】

迎香為於足 陽明經的交點,可交接兩經的經氣。所以,迎香不僅可治療與大腸有關的臟腑病變,又可治療與胃有關的臟腑疾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