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陰影呢?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有一種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源於比較,與我們身邊的人攀比造成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自卑是一種心理疾病。

自卑是對自己極度不滿意,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一般自卑的人,他們在與人溝通都存在交流障礙,不敢正視他人。所以,他們在工作或學習中會信心不足,而不能有更出色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不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

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異。

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誘因是思想認識方面的,如對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過高,不切實際;

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誘因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如五官不夠端正,過胖,過瘦,口吃等缺陷;

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誘因是社會環境方面的,如出身農村,經濟條件差,學歷低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內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經歷方面的,如情場失意,當從出醜,被人嘲弄等。

所以,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是實現理想或某種願望的巨大心理障礙。

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陰影呢?

按照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以及我們的體驗感受均和幼年時期我們與父母的相處息息相關。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記得,小時候,父母的教導,你看某某,考了多少分,他是多麼的愛學習,你看誰的什麼是多麼聰明,多麼能幹,能幫助父母排憂解難了,如此等等,所以,這就會導致一系列的早熟。

過早的懂事,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這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的歷程上被一次次證明,因為那些過早懂事的人往往是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才把自己活成了父母、老師心目中的好孩子和好學生。

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唯有這樣才可以獲得父母和老師的愛與關注,因為只有優秀了,父母親才會和他用和善的語氣交流,相反若是他沒有到達父母的要求,比如在考試中沒有考好,父母親就會“大發雷霆”,有時候還會打他,罵他等。

這樣就會給他傳遞一種壓力,讓他倍感沉重。

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陰影呢?

所以他要努力變好,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否則不僅會受到責罰,還會感到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對不起父親。

所以成長過程中就會充滿著恐懼和愧疚,而很少有無條件的愛,只有他做的好,才會避免恐懼和愧疚,獲得愛與關注,於是他就開始逼迫自己。

“你要努力,你不能放棄,你不能放鬆”,這會是他的心理語言。

他內心會有兩個自我,一個理性的自我,總是告誡自己,一個感性的自我,感覺很累,很想放鬆,很想做自己。

精神分析認為我們在幼年時期和父母相處的模式會成為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

父母親要求嚴苛,自卑的孩子就缺少關愛,要被批評,要體驗到愧疚,那麼這個關係模式就會成為自卑孩子的關係模式。

他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會把父母親的形象投射到對方身上,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好,不夠好,要被挑剔。

他感覺自己是不被愛的,他的自我是弱小的,這就是自卑的雛形!

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陰影呢?

毫無疑問,成年之後的他會延續這個方式來和他人互動,外顯的表現就是他會特別在乎別人的看法,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最後變得敏感、多疑。

這一切都需要壓抑真實的自己,進行自我攻擊,即他會經常告誡自己,給自己定目標,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如果不那樣做就會自責、焦慮。

於是他就會逃避關係,遠離關係,因為在學生時代,我們的社會關係是被動型、簡單式的,即我們只需要聽話、懂事,好好學習就可以了,相應的這個模式也比較簡單。

但是成年之後再不會有人要求我們了,過去的經驗會對我們人際關係的走向起決定性的作用。

自卑的人,久而久之,在關係中他需要壓抑,他會把和父母親的關係模式投射到關係裡,感覺到別人在挑剔他。

而這是痛苦的體驗,所以他就會下意識地選擇少進入關係,甚至不進入關係。

如何克服自卑的心理呢?

不妨用暗示法。

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透過積極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勵,進行自助的方法。時時處處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

比如在人際交往中,我雖然我依舊改變不了他們的想法,改變不了他們的偏見,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去成長,去超越原先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完美的一面,所以那些失落,那些討厭自己,懷疑自己,感到自卑的瞬間,都是想要變好的開始,我們每個人都值得擁抱美好。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分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