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篩查與監測,19條指南推薦意見來了

肝癌的篩查與監測,19條指南推薦意見來了

肝癌主要由起源於肝細胞的肝細胞癌、起源於肝內膽管細胞的肝內膽管癌(ICC)和肝細胞膽管細胞混合癌(CHC)組成。

肝硬化和未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國肝癌的主要病因。

近日釋出的《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為科學地辨識肝癌高危人群及分層監測提供了指導意見

肝癌的篩查與監測,19條指南推薦意見來了

肝癌的流行病學及疾病負擔

推薦意見1

:肝癌的篩查與監測應納入國家公共衛生計劃,旨在降低與肝癌相關死亡和總體肝病相關死亡(C1)。

推薦意見2

:我國肝癌發病年齡逐漸增大;年齡調整發病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所導致的疾病負擔仍呈上升趨勢(A1)。

肝癌的病因

推薦意見3

: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細胞癌的主要病因(A1)。酒精、代謝相關性疾病患者肝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B1)。黃麴黴毒素B1增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癌的發生風險(A1)。

推薦意見4

: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是肝癌發生的重要環節,慢性HBV相關肝硬化是我國肝細胞癌的首要病因(A1)。

肝癌高危人群的識別與分層

肝癌的篩查與監測,19條指南推薦意見來了

肝癌篩查與檢測工具

推薦意見9

:腹部超聲檢查聯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監測的一線工具(A1)。

推薦意見10

:血清AFP聯合AFP-L3及拮抗劑Ⅱ誘導的蛋白質(PIVKA-Ⅱ

檢測,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檢出率(B2)。

推薦意見11

:肝癌極高危險人群中,釓塞酸二鈉(Gd-EOB-DTPA)增強MRI可提高對肝硬化增生結節、低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

LGND

)和高級別不典型增生結節(

HG-ND

)的鑑別能力,顯著提高早期肝癌的檢出率(B1)。

推薦意見12

:液體活檢等新的肝癌血清標誌物,無論是單獨還是聯合,作為肝癌篩查與監測的血清指標,仍缺乏臨床充分評估與嚴格驗證,不推薦用於常規篩查與監測(C1)。

肝癌的監測

推薦意見13

:肝癌低危人群,1年或以上1次常規監測(C2);肝癌中危人群,1年1次(C1);肝癌高危人群,6個月1次常規監測(A1);肝癌極高危人群,3個月1 次常規監測,6~12個月增強CT或MRI檢查1次,以提高早期肝癌診斷率(B1)。

推薦意見14

:失代償肝硬化患者肝癌風險更高,在這些患者中監測肝癌,也可延長生存時間及提高肝移植優先等候級別和預後,降低肝硬化總體病死率(C2)。

推薦意見15

:肝癌篩查與監測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在慢性肝病進展為肝癌的全病程管理中,科普教育、微信或電話訪視均可提高篩查與監測的依從性(C1)。

推薦意見16

:只有在足夠肝癌發生危險度、足夠樣本量的目標監測人群中,實施肝癌的分層監測方案,才可能顯示其成本效益(C1)。

肝癌的篩查與監測,19條指南推薦意見來了

肝癌根治術後的監測

推薦意見17

:肝癌根治性治療後的患者,2年內可參考肝癌極高危人群監測,3個月常規監測,採用增強CT或MRI檢查可發現肝癌早期復發轉移(C1);超過2年,可參考肝癌高危人群監測,6個月常規監測(C1)。

推薦意見18

:有效抗病毒治療可降低HBV相關肝癌的復發與轉移(B1),恩替卡韋、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和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酯作為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線抗病毒藥物,可防治HBV相關肝癌的復發與轉移(B1)。

推薦意見19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等靶向藥物單藥或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不可手術切除肝癌的治療(A1)以及根治性治療術後肝癌復發與轉移的預防(C2)。

肝癌的篩查與監測,19條指南推薦意見來了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預防醫學會肝膽胰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等。原發性肝癌的分層篩查與監測指南(2020版)[J]。中華腫瘤防治雜誌,2021,28(2):83-99。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