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有個人,說他雙下肢發涼3年時間了,這期間

補腎壯陽、益氣和血等中藥,至少有二百餘劑了,但是一點用都沒有,這是什麼原因,又該咋辦?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中醫是如何看待雙下肢發涼的?

1、雙下肢發涼——陽虛

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虧虛,身體內部環境就會處在一種“寒冷”的狀態,雙下肢就會非常怕冷。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2、雙下肢發涼——脾虛

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肌肉就得不到充足的滋養,陽氣,無法透過血液來溫煦四肢,這個時候,就可能下肢發涼。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3、雙下肢發涼——淤血

血為氣之母,血屬陰,氣屬陽,陽,離不開陰,血流到哪兒,衛氣跟著輸布到哪兒,血液流不到的地方,氣的輸布也隨之欠缺,淤血阻滯於內,嚴重影響血液的執行,自然也就影響到了衛氣的輸布,從而雙下肢發涼。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4、雙下肢發涼——肝鬱

肝氣舒暢,一身氣機升降正常,腎陽的升發才會順利,反之腎陽升發受阻,自然雙下肢發涼。

肝鬱日久,木克脾土,損及脾胃,脾胃不能運化輸布水谷精微給腎,這就導致腎精不足,腎精虧耗,腎陽拿什麼升發呀?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那麼,這個雙下肢發涼的病人,是什麼問題呢?

病人雙下肢發涼,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則冷至足心,如赤腳立在冰上面,寒冷徹骨,同時伴有下肢麻木,癢如蟲行,小便餘瀝與陽,身體健康,面部豐腴,兩目有神,睡眠不佳,且多亂夢,而時心煩,容易汗出,舌尖紅如楊梅,脈來又數。

所以,判斷是

陰虛於下而心火獨旺於上之證。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方:

黃連,黃芩,白芍,阿膠,雞子黃,以水三碗,先煮三物,取一碗,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分2次下。

為什麼不用四逆散呢?

《傷寒論》第303條雲:“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說明水火陰陽不相交通的治則。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此證因心火上炎,無水以承,是以心煩少寐、多夢汗出;火盛於上,陽氣不能下達,使下肢不得陽氣之溫,上下陰陽不相順接,是以為厥。

四逆散疏氣通陽而不能瀉上盛之火,是以服藥無效,乃疏下方。

3劑後,病人下肢寒冷麻木之感逐漸消退,心煩、汗出、失眠多夢等,均有明顯好轉,小便餘瀝和陽也有所改善。

“雙下肢發涼”,二百餘劑中藥搞不定,我只需要三劑

我看他舌紅赤而少苔,脈弦而微數,方:

黃連,阿膠,黃芩,白芍,雞子黃,牡丹皮,煎服法同前。

隨訪一年,沒有復發。

黃連、黃芩——直折心火,導火下行而交於腎水;

雞子黃——甘寒以潤胃;

芍藥——酸收以交陰陽;

阿膠——甘溫以滋血,合黃連則滋補而不膩;芩連得阿膠、雞子黃清熱而不燥。

牡丹皮——清熱涼血,治血中伏火而除煩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