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為什麼沒有國徽?開國大典為什麼沒有國徽?原因是什麼樣的

國徽和國旗、國歌一樣是國家的象徵,每一箇中國人看到國徽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都會燃起愛國心,它是神聖的、莊嚴的,意義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國徽的樣子我們每個人都看過無數遍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國徽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沒在開國大典當然出現,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了解。

其實我國第一個國徽是魯迅主設計的“十二章國徽”,為北洋政府1913年-1928年的國徽,十二章國徽圖案根據中國古代禮服十二章花紋而來。

十二章花紋常出現在古代皇帝和高階官員的衣服上,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圖案,這些圖案散亂地排序,但十二章國徽設計師結合西方國家國徽佈局,將散落的十二章花紋變得緊湊起來,形成了十二章國徽。十二章國徽壽命只有15年,北洋戰爭之後被廢除了,如今掛在天安門上的國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1949年7月離開國大典只有3個月,我國卻還沒有國歌、國旗、國徽,國家就在《人民日報》上向全國人民公開徵稿,發動群眾的智慧來完成這項重大任務。雖然設計這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幹,但群眾都想為國家做點事,懷著激動的心情動手設計起來。

國歌和國旗的誕生相比國徽來說要快,《義勇軍進行曲》本是田漢、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曲,但因歌曲慷慨激昂,在戰爭年代有效激發起中國人的愛國心,1949年9月27日被確立為中國國歌,同一天長期從事財務工作的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被確立為中國國旗,10月1日共同展示在中國人面前。

開國大典那一天出現了“三缺一”的場面,原因是國家雖然收到了900幅國徽設計圖,但每一幅圖都有一點小瑕疵,國徽這麼重要的東西誰都不想將就,那900多幅設計圖只能通通落選,國徽沒能出現在開國大典上。

國徽雖然錯過了開國大典但未來還有很多個重要日子,它還是要設計出來,清華和央美為此都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清華建築系的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營建系設計組和以央美美術家張仃領導的設計組展開競爭,他們一共設計出4個方案,這4個方案各具特色,國徽審查小組認為梁思成、林徽因設計小組最後一個方案合格,就在6月20日的大會上確立了他們的作品為新中國國徽。

國徽設計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做出來,瀋陽第一機床廠因為技術在全國來說都是頂尖的,他們光榮地接下了這個任務。瀋陽第一機床廠領導找來鑄造班班長焦百順告訴他:“現在有一項重要任務交給你,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焦百順工作多年,還沒一項任務下如此狠的死命令,他就問領導是什麼任務,領導從嘴裡蹦出四個字“鑄造國徽!”焦百順一聽到鑄造國徽的任務到了他頭上突然緊張起來,理解了領導為什麼說這項任務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當時我國才剛成立不久,很多機器裝置不是那麼優質,要想把出色完成任務不是那麼簡單,可焦百順又不想偷工減料讓全國人民失望,他就帶著幾個工人廢寢忘食地在車間攻克技術難關。

經過不斷努力,1951年他們終於鑄造出10多面做工精細,表面平整光滑、紋理清晰、凹凸有序的國徽,其中直徑為2米的國徽最大,就選在五一勞動節把它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國徽的設計、鑄造都不是件容易事,其實掛到天安門城樓上也不是容易事,大家都怕掛歪了被外人恥笑,於是沒有誰敢承擔這項光榮卻難度不小的任務,只有8個人勇敢站出來,他們還在國徽後面寫上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的姓名做擔保保證自己絕不讓大家失望。這8個人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但他們敢承擔起這份責任,各自的名字已經不重要了,他們都有一個名字,那就是熱愛祖國的中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