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在談論明朝滅亡的原因時,小冰河時代、土地兼併、農民起義等等話題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開的,其中對明朝國運影響最大的就是土地兼併了,而說起土地兼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明朝的政策執行力,以及士紳們玩的花活了。

雖然明初時,朱元璋只是免除了士紳們的雜役,之後的皇帝們除了特殊情況以外,也都是強調朝廷只是免除了士紳們一定額度的雜役錢,士紳們的田稅該交還是得照常繳納:

現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萬畝,以下遞減,八品免田兩千七百畝;外官減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進士優免田最高可達三千三百五十畝,未仕舉人優免田一千二百畝;生員、監生八十畝。

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明朝吏治逐漸敗壞,士紳們和官員相互勾結,大搞潛規則,隱瞞下大量土地和人口,拒不繳納稅賦。明成祖的時候,京畿地區有很多皇田,這些屬於皇帝的田地每年也都要按時繳納田賦,等於是皇帝也要依法納稅,結果等到明成祖死後,皇田就沒有再繼續納糧了,皇帝下面的那些官員勳貴們也是有樣學樣。

朝廷的稅賦都被轉移到了普通百姓身上,還有各種攤派、雜稅、雜役也都一股腦地丟到百姓們的身上(明朝的正稅其實不高,但無奈地方官定下的各種雜稅攤派多得要命,是正稅的很多倍,這些都要百姓們承擔),甚至有地主勾結官員,將自己的土地偷偷劃到普通百姓頭上,讓百姓替自己交稅,老百姓們還無法抵抗(根本不知道),飽受欺負。

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士紳們還想盡辦法搞出了許多特權,曲解朝廷政策,最後甚至有人做到了不納稅不當差,擁有幾十萬畝土地,就是不用交稅!傳言有良心的大官或是致仕官員主動上交田賦,當地知縣都能嚇得主動把田賦送回官員家中,普通知縣哪敢收大官的田賦?

而為了逃離沉重的稅賦(徵稅、雜稅、攤派、雜役等等),百姓們不得不向有功名計程車紳們“投獻”自己的土地,即將土地免費或是以一個極低的價格賣給士紳,然後雙方約定,那塊土地以後都屬於士紳了,但同時也是農民的永佃田,可以一直種植,定時繳納地租即可。農民則完成了自耕農到佃戶的身份轉變,依附於士紳逃脫一系列的攤派稅賦,還有的則直接變成奴僕逃離丁稅。

據相關學者估計,明朝初期造冊登記的賦田約有857萬頃,但是經過地主豪強的兼併和投獻,至弘治十五年時,明朝在冊的賦田居然只剩下422萬頃,比原先足足減少了一半多!而這裡面的很多土地,就是被百姓們投獻給了士紳們。“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無田者十九。”

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大量土地和財富向官僚階級聚集,明朝政府財政收入自然就嚴重縮水,當其面臨各種用錢的緊要關口時,皇帝和朝廷就確實拿不出銀子來,但為了打仗或是救災,朝廷還就得加稅,要不然從哪裡搞錢?古代的商業稅可不是那麼好收的,開海還有一大幫官員士紳抵抗。

最後銀子還是得從地裡面出,可是最有錢計程車紳們有的是方法逃稅漏稅,普通老百姓們卻沒啥辦法,只能不斷承受稅賦和攤派。比如明末時為了消滅後金,朝廷連年加餉,其國內又因為小冰河時代,災禍連連,最後負擔大部分都壓到了小民的身上(遼響本身不多,但無奈雜稅太多,腐敗官員也上下其手),自耕農被迫大量破產,土地被豪強兼併,地主士紳們還將稅賦壓力轉移到自己的佃戶身上,最後破產的農民不知凡凡,成為了農民起義軍的最重要來源。

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明朝有銀子嗎?有,而且還有很多,但皇帝和朝廷就是沒有!

因此當雍正時期,清朝也開始面臨經濟問題之時,雍正皇帝不得不從士紳身上割肉,那麼如何正確地從士紳身上刮取錢糧呢?想想就夠難的。

但雍正皇帝到底是雍正皇帝,還真有辦法。那就是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所謂的攤丁入畝,又稱作攤丁入地、地丁合一,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賦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清朝政府從“一條鞭法”等政策中吸取精華,將歷代相沿的丁銀(即人頭稅)併入田賦徵收,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人頭稅(丁稅),等於是丁稅都從田裡出,田多多交,田少少交,沒田不交。

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此政策是指官員地主(士紳階層)也必須繳納賦稅,與百姓一同,這等於是廢除官員、地主士紳們的免稅特權。

雍正皇帝用了極大的耐心和決心推行這些政策,不惜用個人權威壓制天下。這幾個政策一推行,基本上全中國計程車紳們都起來跳腳了,因為等於是從他們口袋裡掏錢,在他們身上割肉,士紳們不跳腳才奇怪呢!但攤上雍正帝,就算他們倒黴。

從士紳身上割肉的正確方法——攤丁入畝! 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