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建立與強盛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初年的各種制度基本沿襲秦代,史稱“漢承秦制”。只有地方行政制度採取郡縣與分封並行體制。劉邦在統一戰爭中分封了7個異姓功臣為諸侯王,他們擁兵自重,對中央集權造成嚴重威脅。不久,漢高祖將異姓諸侯王逐漸剪除,但又“懲亡秦孤立之敗”,陸續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這些諸侯王“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漢中央直接管轄的只有15個郡。這給漢王朝的統一和穩定埋下了隱患。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了吳楚等7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3個月內即被平定。漢初統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政治上尊奉黃老無為思想,採取“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徭役和刑法,提倡節儉,減少財政支出。文帝、景帝在位期間,經濟得到了明顯恢復,社會穩定,史稱“文景之治”。

西漢的建立與強盛

漢武帝即位後,頒佈“推恩令”,要求諸侯王將封地再行分封給子弟。這一措施成功分解了諸侯王的勢力。加上採取其他一些打擊手段,諸侯王勢力逐漸衰落,不再對中央形成威脅。漢武帝對內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設立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中朝;建立以察舉製為代表的新的官吏選拔制度;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分設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鎮壓豪強、遊俠等社會勢力的不法行為。經濟上,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實行鹽鐵官營,由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推行均輸平準,國家插手並經營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抑制工商業者,頒佈算緡、告緡令,向他們徵收財產稅。思想上,接受衛綰、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公元前135年,設五經博士,儒學上升到經學。至此,百家學說雖未完全消失,但儒學獨尊地位確立。此後,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西漢的建立與強盛

漢初,匈奴勢力強大,多次襲擊漢朝邊境。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經過3次較大戰爭,奪取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漢在河西走廊設立酒泉、武威、張掖、敦煌4郡。為配合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募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政治經濟文化聯絡。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漢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穩定。經過漢武帝的經營,大一統國家得以鞏固加強。

西漢的建立與強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