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 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 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

1998年,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正當雙方討價還價時,德國人卻卻以3000萬美金賣給了新加坡。

1998年,一名來自德國的商人沃特法,在印尼海域打撈到一艘古代沉船,清點完畢之後,統計出70000餘件文物,舉世譁然。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船上文物很快就被確認來自距今1000多年前的中國唐朝,以瓷器為主,還有部分金銀銅器和珍貴珠寶。

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 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 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

其中一隻瓷碗上,清晰地刻有漢字“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而寶曆是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敬宗李湛的年號。

那麼這批文物是不是應該歸還中國呢?其實不然,因為根據國際公約法規定,在公海上打撈上來的東西,誰發現就是誰的,而不管這些東西在歷史上是屬於誰的。

一船的唐朝文物,自然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是面對德國商人提出的不散賣和超過3億人民幣的天價打包價格,這批貨物又將花落誰家呢?

雖然中國的博物館對此很感興趣,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被新加坡以3000萬美金購得。現在我們想看這個文物,只能飛到新加坡,再去亞洲文明博物館參觀了。

研究證明,此批文物確實珍貴,為研究唐朝歷史發展提供了重要史料,就連這艘沉船也印證了,古代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有重要意義。根據專家的研究和推測,我們一起來一場考古之旅吧。

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 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 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

在文物中,專家發現了一面刻著“揚州江心鏡”字樣的銅鏡。這種銅鏡只在史書上見過,它是專門被進貢給皇家的,在我國的考古史上還沒有發現過,而這個銅鏡的發現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這批瓷器主要是來自湖南的長沙窯,大約有五萬六千多件。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浙江的越窯、河北的邢窯。

其中的三件唐青花則被證實來自河南的鞏義窯,此外還有各種金銀銅器和香料,件件精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瓷器上的圖案更是引起專家的注意,它不同我國常用的花紋圖案,而是頗具異域風情。該船隻所用的木料。也被證實為只有古代非洲塞內加爾一帶才有的“緬枷木”。

從瓷器年份的推斷,只有那時的阿拉伯人才會使用這種木材來造船,再經過對船舶樣式的鑑定,專家斷定這是一艘來自阿拉伯的商船。

一艘滿載中國瓷器的阿拉伯商船,又是怎麼沉沒在印尼海域呢?這還得從大唐盛世說起。

當時繁榮強大的大唐吸引各國前來朝聖,同時也與各國建立了貿易往來,雖然唐朝後期沒落了,但是從出土的具有異域風情的長沙窯瓷器可以看出,當時的海外市場依然繁榮。

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 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 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

就這樣,眼光敏銳的長沙窯走出了國門,透過海上貿易之路,遠達紅海、波斯灣等地,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聯絡了起來。

專家透過船底發現的一個大洞,推測該船隻應該是途徑印尼海域時,不慎撞上礁石才沉沒的,這片海域礁石眾多,有不少古代沉船。

當時打撈的德國商人也正是在一塊黑礁石旁,發現了這艘古代沉船的殘骸,並因此將其命名為“黑石號”,調查研究證明“黑石號”是迄今為止在印尼海域被發現的最大的一艘沉船。

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 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 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

說起打撈沉船,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印尼還沒有人專門從事這個事業,只是一位印尼的漁民在婆羅州和蘇門答臘島嶼之間的海域打漁時,偶然發現並帶回一船金銀珠寶。

鉅額的珠寶也引來強盜的注意,也為漁民招來了殺身之禍,海底有寶藏的秘密這個訊息流傳了下來。雖然不知道寶藏的具體位置,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這個事業。

發現“黑石號”的德國商人沃特法就是其中之一,他本是水泥廠的老闆,偶然聽到寶藏的訊息,轉而從事打撈行業。他先是發現一艘宋朝沉船,賺了一筆小錢。隨後又發現了震驚中外的“黑石號”。

德國人在印尼海域撈出7萬件中國文物, 中國的博物館想收購, 對方開出3億多的天價

雖然他們打撈沉船的目的是為了發財,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打撈才讓沉入水底的文物得以重見天日,為人類研究歷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這批文物雖然沒有回國,但是在2020年的時候,為了慶祝中新建交30週年,新加坡特意挑選了“黑石號”上168件文物,送往上海博物館進行展出,是國人可可以一睹風采。

對於流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我們都很重視,也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