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連線在海陽與即墨之間的丁字灣跨海大橋,不僅是膠東半島南部的一處重要交通孔道,同時也是一道靚麗的地標風景。很多朋友都喜歡到大橋附近打卡,而筆者對它也是情有獨鍾。平時只要到海萊即交界處探訪,就算繞路,也總想著從大橋上經過一番。

日積月累。算起來,筆者這幾年途徑丁字灣大橋少說也有十多次(大橋免費通行)。不過,這十多次都是乘車而行,大概四五分鐘就可駛完全程。這種“走馬觀花”的方式,雖然也能感受到大橋的壯觀,但終究不夠細緻。因此,步行跨過丁字灣大橋的想法,逐漸在筆者心中產生。

想法雖成形,但能否實現,就取決於有無“天時地利人和”。眼下剛剛入夏,天氣不冷不熱,適合戶外運動,可視為“天時”;丁字灣大橋屬於免費的開放式橋樑,橋上設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可視為“地利”;而熱心朋友亦有此計劃,願一道同行,可視為“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兼有之,於是,在這個週末,筆者跟朋友就體驗了一次步行跨過丁字灣大橋的過程。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丁字灣大橋於2012年正式通車,根據當時的資料介紹,大橋全長為3291。6米。這一資料換算之後接近七里,因此民間一般把這段距離稱作“七里地”。通常來說,人在體力好的情況下,一小時步行十里路(五公里)並不是難事。這樣估算,步行跨過大橋,單程四十分鐘左右就差不多。

我們選定的起點,在丁字灣的西岸,也就是大橋的即墨一側。在地圖上,這裡被稱作“栲栳頭”,附近有裡栲栳和外栲栳兩村。由於地處丁字灣口,古代往來金口港的商船大多要從這裡經過,而這兩個村莊也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老輩有不少人因經商而致富。至今在裡栲栳村,還能看到不少建築精美、用料講究的老房子。它們也是丁字灣輝煌歷史的一個見證了。

在栲栳頭附近,有一處位置很顯眼的加油站。筆者與朋友就是從那裡出發,過岔路口(可以通往豐城方向),走上引橋,然後正式開啟此次步行之旅。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整座大橋呈現一個拱形,中間兩座橋塔的位置,就相當於這個拱形的最高點。換句話說,過橋如同攀登小山,先上坡後下坡。在上坡階段,隨著高度的升高,視野也逐漸開闊。只不過因為週末的陰雨天氣,能見度不是太高。以往可眺望見的萊陽羊郡沿海以及即墨雄崖所群山,這次都沒有看清。但雨天也帶來了另外的好效果,橋頭裡栲栳村附近的幾座山頭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彷彿海中的小島一般。這也難怪古代的史志當中,對此有“栲栳島”的稱呼。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過了大橋的雙塔之後,開始進入下坡路段,此時迎面看到的就是海陽市辛安鎮的地界。由於雨勢逐漸增大,周邊的風景大多隱入霧中,我們也因此加快了步伐,不多時就走到了橋頭。算了一下時間,前後也就是四十分鐘左右。

海陽一側的橋頭,地形相對平緩,有空地可臨海觀橋。我們到達之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橋頭空地處重新眺望了一遍剛才走過的路途,風雨之中,頗有感觸。

這次冒雨過橋,雖然沒有觀賞到最美的風景,但親身與這座膠東有名的跨海大橋相接觸,有了與乘車不同的近距離體驗,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行進海萊】丁字灣跨海大橋:一條走馬觀花的美麗旅遊線路

對於外來的遊客而言,步行跨過丁字灣大橋或許是一件很新鮮的事情。但對於世居周邊的人們來說,這其實就是一頓“家常便飯”。丁字灣周邊雖分屬海、萊、即三縣管轄,但就風土人情來說,實際上是同一個次級文化區域。大橋兩岸的村莊,老一輩之間常有聯姻,走動也相當頻繁。聽說在2012年大橋正式啟用當天,即墨豐城那邊就有不少老人專門步行過橋,來海陽這邊趕集、走親戚。

從這個意義上講,丁字灣大橋在作為交通孔道和地標風景的同時,也是沿岸之間的一條情感紐帶了。

(本文作者:耳左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