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吃桃子?因為這個問題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

這個問題產生至少很多年了,十幾年前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存在了,這麼多年過去後,這個問題只解決了一部分。

我有個朋友的家鄉是湖北棗陽。這個城市的特產不是菠菜,而是桃子

現在,當地人基本上不能吃桃子。桃子成熟了,外商就會過來直接帶走。當地人其實吃的是零散的桃子。

我記得大概是1994年,但事實並非如此。桃子一成熟,滿街都是桃子,桃子價格極低,吃不完就扔掉。那是1994年,物資還比較貧乏,外國人吃不到桃子,棗陽市桃子氾濫。由於缺乏儲存、運輸,更重要的是缺乏資訊流通,當地的桃子只能白白腐爛。

事實上,直到2011年,很多地方都是這樣。大家看到的是菠菜賣的便宜。事實上,海南的香蕉低價採集,仍舊導致它們在地裡腐爛。

這種事情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如果說這一對農民夫婦把1300斤菠菜賣到15元是偶然現象的話,那麼隔三差五就有一大批農民發現這種情況就更令人擔憂了。

其實原因和幾十年前沒什麼區別,比如資訊流通不暢,供應鏈問題,農民資訊化水平低,資訊接收能力弱,倉儲,販運等等,還有氣候等各種原因。

首先是非自然災害造成的問題,尤其是資訊問題。比如農民拿到1300公斤菠菜在市場上賣的這個問題,在我的家鄉就不是這麼回事。如上所述,農民只種植桃子,出售,分類和運輸。農民等於個體戶,期望農民完成生產、運輸、銷售一條龍的工作,背離了現代農業。其實農民就相當於企業家,從頭到尾都要幹一路。農民是怎麼做到的?

別說農民,大公司都怕。他們摘的菠菜沒人賣,很快就壞了。很有可能這裡的農民把1300斤菠菜賣到15元,其他地方的菠菜賣高價,造成供需失衡。

種什麼?怎麼種,選什麼種子?預期收入是多少?什麼時候收割?脫下來賣給誰?買家對產品有什麼要求?怎麼結賬?這樣的資訊問題在農村一直是個大問題,但遺憾的是,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文化程度低,不知道如何收集資訊,完全盲目。

目前唯一能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復興合作社,效果不一定很好。主要原因是,合作社如果是非壟斷的,干預市場競爭,就會被其他市場經濟幾乎完全打敗。

從長遠來看,只有繼續增加對農村的補貼,讓農民過上舒適的生活,加強資訊流通,加強教育,恢復基層管理,讓農民知道種什麼,怎麼種,賣給誰,怎麼保證質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