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關於爆竹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原來我們都是這樣的人!

最近網上討論關於是否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今天就科普一下關於爆竹的前世今生。

爆竹起源至今有

2000多年

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故稱爆竹。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燃放爆竹,無論是古籍還是神話傳說都有記載,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驅邪和祈求來年的平安!

《神異經》“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

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據說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到除夕,人們便用爆竹把山魈嚇跑。從此過年放鞭炮、點紅燭、敲鑼打鼓成了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傳統過年習俗。

除夕夜燃放爆竹,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曆史

最早在西周以成風俗:《事物紀原》道:“爆竹燃草於庭燎”所謂庭燎就是

正月初一

夜;

唐初,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裡,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

到了宋代,火藥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時候,民間出現了用紙包裹火藥的火藥卷,人們發現點燃它能夠發出巨大的聲音,由此,劃時代的產物——爆仗出現了;

宋末元初,燃放的方式也有了不同的變化,周密的

《武林舊事》

“歲除”條稱:

“至於爆仗,有為果子人物等類不一。而殿司所進屏風,外畫鍾馗捕鬼之類。而內藏藥線,一爇連百餘不絕。簫鼓迎春。”“一爇連百餘不絕”,

意思是把爆竹編連在一起燃放,俗稱編炮,這大概就是我們現代燃放的鞭炮最早的雛形了

到了明清兩代,爆竹更為流行,花色品種也不斷增加。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於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爆竹已成為新年之際不可或缺的重要民俗;

關於除夕燃放爆竹的時間

新年燃放爆竹,原本在清晨時,就是正月初一放‘開門炮’。一般放一掛鞭炮,若未放開門爆竹就出門去,視為不祥。

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後,全家關上門吃團圓飯,放關門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掛鞭炮,然後閤家圍坐談笑、吃雜食、守歲到半夜或天明。

現在,更多的地方已改成了夜半零時。民俗學者認為,這是現代人對年、對日的觀念與古人有所不同。過去民間將“昨夜”和“今日”的分界定在拂曉時分,而現代中國人早已接受了西方的觀念:每日從零時開始。因而,迎新辭舊的炮,要在半夜過12點之後放。

附:古詩詞欣賞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 陸游

前村後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

【當代】 錢鍾書

不容燈火盡情明,禁絕千家爆竹聲。

【宋】 林景熙

爆竹聲殘事事新,獨鄰臨鏡尚儒巾。

【宋】 朱淑真

爆竹聲中臘已殘,紺酥酒暖燭花寒。

朦朧曉色籠春色,便覺風光不一般。

辭舊迎新,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燃放煙花爆竹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風俗習慣,寓意的來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END

Cat加菲說

喜歡的朋友給個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