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石評梅與高君宇的感情堪比梁山伯與祝英臺,生不能相守,死定要同穴。

為了愛情,高君宇忍受罵名,拋棄髮妻,可還沒來得及享受愛情,便勞累成疾。石評梅受過情傷,不再相信感情,但為了愛人,她願意勇敢地踏出那一步。

豈料還未享受片刻溫存,便與愛人生死相隔,成了中國現代女作家生命中最短暫的一位。兩人之間的感情究竟經歷了什麼,能折磨兩人至此?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1902年,隨著一聲啼哭,一位女嬰呱呱墜地。她便是日後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石評梅。

石評梅生在山西平定,家境殷實,父母皆是文化人。乳名心珠,人如其名,她彷彿含著金湯匙,一出生便是家中掌上明珠。

父親是清末舉人,但並未因為石評梅是女孩,便鬆懈了對她的教育。父親潛移默化地影響,為她的才女之路埋下了種子。

母親雖是父親續絃,但這個尷尬的身份,也沒有讓母女二人變得生疏,兩人的關係亦師亦友。在家庭的滋潤下,石評梅大方自信,敢說敢做,漸漸地有了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作派。

青蔥時代打好的基礎,讓石評梅的學習之路頗為順利,一路考進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步入大學的第二年,她便遇到了一生所愛,高君宇。

高君宇也是山西人,曾拜石評梅父親為老師。他出生在富商家庭,文化底蘊雖沒有石評梅那般濃厚,但是他的個人素質高,思想覺悟深。年紀輕輕便與李大釗等人交好,還成為五四運動北京大學的負責人。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石評梅

高君宇雖是個小人物,可他的事蹟早已被北京學子津津樂道。兩個人相識之前,高君宇便痛打賣國賊章宗祥,併成為平民教育演講團的骨幹。這樣意氣風發的少年,誰會不喜歡呢?

兩人相識于山西同鄉會,因石評梅父親這層關係,異地他鄉的兩人倍感親切。高君宇遇事侃侃而談的風度,讓石評梅神往,石評梅對實事的判斷也讓高君宇耳目一新。

在會館中,高君宇氣定神閒地講述反帝反封建運動。石評梅看著他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模樣,聽著他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漸漸地越聽越入迷,越看越入神。

她對這個男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此之後兩人便經常見面。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兩人都對彼此產生了好感。

高君宇打算先捅破這層窗戶紙,他給石評梅寄去一封信,信裡採擷一片紅葉,紅葉上寫著“

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這濃濃的相思情,任誰看了都會臉紅。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高君宇

可石評梅卻沒有接受這樣的告白,她在紅葉反面寫下“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石評梅對高君宇並非沒有感情,為何還這樣拒絕他?原因與她曾經的感情經歷有關。

在高君宇之前,石評梅曾有一個戀人,她與那人談了三年。本以為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現實卻給她當頭一棒,無意中知道戀人竟有妻兒。

自尊心極強的她不願再與此人交往,這段青蔥蒼白的愛情就此結束。她之所以對高君宇的感情如此抗拒,就是因為高君宇與那個男人一樣,家中有妻子。

不同的是,高君宇的婚姻是封建時代的產物。他一直想方設法地終止這場沒有感情的墳墓,可石評梅被初戀留下的傷一直沒有被抹平,故她雖然愛慕高君宇,卻一直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同他在一起。

自此之後,兩人感情便如同被冰封一般,一個無法突破內心不敢愛,一個無法改變過去不能愛。雖然心中掛念對方,卻無法在一起。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石評梅

兩人感情破冰發生在1924年,高君宇終於下定決心,結束這場名存實亡的婚姻。這對女方,對他,都是一種解脫。

同年九月份,高君宇買了一枚象牙戒指,用書信的形式寄給了石評梅,兩人的感情不在言語之中,他不言她便懂。

但命運總是捉弄有情人,同年十月,高君宇隨孫中山回京與馮玉祥共商國事。高君宇多年的堅持和信仰,即將塵埃落定,可他的身體卻如同沒了氣的氣球,一下子垮了。

1925年,高君宇因常年勞累住進醫院。石評梅得知後,立刻放下手中的事來照顧他,兩人的感情也在這段時間升溫。

本以為兩人可以更進一步,進入婚姻殿堂,可高君宇卻在3月份因急性闌尾炎術後出血,在北京協和醫院去世了,年僅29歲。遵從他的遺願,被葬在了陶然亭。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很多感情都是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高君宇死後,石評梅悔恨交加,才明白自己對他的愛有多熱烈。自此,石評梅便經常在孤寂悽苦中,前來高君宇墓畔,抱著墓碑悲悼泣訴。

任誰都沒想到,這樣一條鮮活的生命,這麼早便離開了人世。石評梅更沒想到,自己剛剛突破心靈防線,便與愛人生死相隔。

“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哀愁深埋在我心頭。

我願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天呵!這蛇似的蜿蜒,蠶似的纏綿,就這樣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我愛,我吻遍了你墓頭青草在日落黃昏;我禱告,就是空幻的夢吧,也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她為了再見愛人一面,願拋下世俗中的一切,這一刻她後悔了。後悔自己走不出過去的陰霾,後悔自己不該扭捏,沒有早早答應與高君宇在一起。心靈和精神的雙重打擊,讓石評梅愈發不振。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石評梅在高君宇的墓畔

墓畔有白髮老翁,有紅顏少年,向這一杯黃土致不盡的懷憶和哀悼,雲天蒼茫處我將魂招;白楊蕭條,暮鴉聲聲,怕孤魂歸路迢迢

。”

她寫下篇篇詩句,悼念死去的愛情,可文字的洗禮,也沒能讓她抒發心中鬱結。沒了精氣神的石評梅,最後也倒下了。

1928年9月,石評梅患腦膜炎,醫治無效,於同月30日亦死於當年高君宇病逝的協和醫院。

根據石評梅生前曾表示的與高君宇“

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

”的願望,將其屍骨葬在高君宇的墓畔。

真正地做到了“生雖不能同眠,死亦要同穴”!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生死戀,生不能相守,死要同穴

兩人的感情太過痛苦,石評梅用大筆篇幅記錄兩人感情之路,細細讀來讓人心疼,人們將這對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怨侶,比作當代“梁祝”。

錯過便是錯過,任憑你怎麼努力,也無法回到過去。不知是猶豫迷茫,耽誤了兩個人,還是該說封建包辦婚姻,害了兩個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