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講究一報還一報∶種下什麼樣的因,就結什麼樣的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從來沒有誰能做了壞事還全身而退,就算逃脫得了良心的譴責,也逃脫不了輿論監督的壓力。徽州宴老闆娘的事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像那樣不被爆出來的事情還有很多,其中大部分是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的小事,既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也不會被人深究。

可就是這些在外人面前不起眼的小事,在家裡卻能引起一次又一次的紛爭。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覺得自己仁至義盡,是別人故意挑刺。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不止網際網路有記憶,人也有。曾經做下的事情,會存在每個人的記憶裡,成為如何對待你的依據。

我身邊一位朋友就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沒有承擔起自己做奶奶的責任,還痴心妄想每天含飴弄孫,最後連自己的兒子都不待見她。可見,因果迴圈,自有道理。

孩子不叫奶奶,婆婆找兒媳問責

“兒媳婦你過來,媽有事問你。”張越正在廚房張羅著做飯,冷不防就被才回家不久的婆婆叫了過去。

“我看別人家孩子小小的一個就會叫人了,怎麼我孫子這都5歲了,還不會叫奶奶?是不是你們平時都沒有刻意教他怎麼說話?你就一點都不關心嗎?這媽是怎麼當的?”剛坐下,婆婆就對張越劈頭蓋臉一頓罵。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張越不好解釋,正犯難,孩子過來了,“媽媽,肚子餓!”

“會叫人啊,怎麼不叫我,是不是不會說奶奶?”孫子當著她的面叫媽媽,說明還是會說話的,那應該只是不會叫奶奶吧。

“過來,乖孫子,叫奶奶。我是奶奶,奶奶,三聲。”“你才不是奶奶,媽媽說奶奶在她自己家裡還沒有過來。”張越婆婆把孩子拉近身邊,想教他叫人,沒想到孩子童言無忌,當場就讓她下不來臺。

“你就是這麼教孩子的?讓我孫子叫別人奶奶,你這個媽當得可真好啊,忘了現在住的房子是誰的了?這麼忘恩負義,當初我就不該同意兒子娶你,真是家門不幸。”孩子的話徹底打破了她的幻想,還以為是教育有問題,沒想到居然是被自己親兒媳慫恿的結果。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對孫子不聞不問,兒媳歷數婆婆失職

“好,媽媽知道了,你乖,先回去玩兒好不好?媽媽會快快做飯的,做好了再叫你。”孩子還小,很多事不能讓他知道,張越只能先安撫好兒子,再和婆婆把話解釋明白。

“媽,孩子年紀小有些認生,你別跟他計較。”張越擔心婆婆對孩子有意見,先替他撇清關係。

“這還用你說,我當然知道。我也沒跟他計較,我只是擔心上樑不正下樑歪,孩子現在這態度,多半跟你這個當媽的脫不了干係。”都是媽媽的人,婆婆雖然這個時候氣上心頭,但也知道孩子還小,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如果沒有人故意引導,他絕對不會知道一句奶奶代表什麼。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媽你剛從小姑子那裡過來,不知道。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和我媽在一起,平時我和老公上班比較忙,也都是我媽在幫忙照顧。誰和他好,誰和他親近,孩子心裡知道。剛開始的時候甚至連我這個當媽的都比不上外婆。”

“他又不知道聽誰說對孫子最好的就是奶奶,死活要叫我媽奶奶。我倒是想糾正,可他一年到頭連你的面都見不到幾次,他對你沒有印象,我們也沒辦法。”張越沒打算敷衍過去,當初婆婆是怎樣對待這個孫子,他們都心知肚明,沒必要假裝和平。

偏心小姑子,丈夫不滿親媽偏心,不願搭理

婆媳倆正說著,張越老公下班回來了。看到兒子回來,張越婆婆第一反應就是要跟兒子告狀,“你看看你這個好老婆,挑唆孫子不叫我奶奶,現在和各種敷衍給我找藉口。我看,他遲早鬧得家宅不寧,你要是再不好好教訓他,遲早要反了天了。”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媽,你就別無理取鬧了,孩子叫奶奶這事兒我也知道,那是孩子自己願意,根本不是你說的那樣被張越挑唆。孩子這個年紀做什麼事情自己心裡也有數了,你與其整天挑刺兒,還不如好好想想,為什麼孩子不認你?”累了一天,剛回家就遇到這樣的糟心事兒,男人對自己的親媽也沒什麼好臉色。

“合著你們夫妻倆都覺得是我咎由自取,別忘了現在這房子是誰的名兒。我照顧你長大不容易,現在就是這麼回報我的?早知道你們是臭味相投的白眼狼夫妻,我就是把這房子空著也不願意拿給你們。”看著兒子不幫腔,老人又使出了慣用的伎倆,為了息事寧人,他們肯定會跟自己道歉服軟。

“行了,媽從小到大你是怎麼對我又是怎麼對妹妹的,不用我明說了吧。妹妹結婚你送房落得她的名兒,我結婚你租房落自己的名兒;他她結婚以後還是個寶,你隔三差五就往她那跑,覺得日子無聊了才想起來我這兒還有個孫子;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求你幫忙照顧一下,你什麼都不說收拾行李就跑。從來沒有想過給我這個做兒子的發個訊息打個電話,在你眼裡只有妹妹那一個孩子,我就只能沾她的光。”看到媽媽又要一哭二鬧三上吊,他再也忍不住了,憑什麼這麼多年都是他在委屈求全,當媽的生下孩子不負責有什麼資格當媽?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她是你妹妹啊,我對她好難道就這麼讓你看不得嗎?”老人沒覺得自己有錯,兩個都是他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對誰好不是好?

“行了媽,剛好你提起房子這事兒,我就跟你說了吧。我們打算搬去岳母家,這房子您是空著也好,賣了也罷,就是求我,我也不會再回來,您好自為之吧。”說完,拉著張越就走,簡單收拾了點行李,帶著孩子就要走,看見當媽的坐在客廳發呆,話都一句沒留。

做事留情,成年人應當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任何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大的失敗,所以有較強責任感的人不僅能夠得到信任,也為自己的事業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堅實的人格基礎。

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處事的原則。這是因為一個人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就表明他有責任心而且坦誠,所以別人才能信賴你,這也是人的價值的認同。

“兒媳, 孫子五歲了怎麼不會叫奶奶”“抱歉, 他的奶奶是我媽”

點選載入圖片

缺乏對責任的誠實信守,不僅是對自身責任的一種懈怠,還是對其他人的不負責任。所以,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人起碼的道德準則。

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有責任感的人,並不僅僅體現在大是大非面前,更多體現於小事當中。

在生活中,能夠真正保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們的責任心像一架天平一樣,稍有偏差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而當天平偏向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這一邊時,就會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今日話題

如果你是被兒子全家反感的媽媽,該從何處入手挽救本可以三世同堂的家庭?

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