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病都是“堵”出來的!5個疏通穴,一按就有效

影視劇中常常會出現“打通

經絡

”的武林高手,而民間也流傳著“經絡一通,走路如風”的說法……

實際上,這些說的都是中醫學裡的“經絡”,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執行氣血、連線人體五臟六腑的重要通道,影響著全身機能的執行。一旦經絡被氣、血、溼、熱、寒等物質“堵”住了,氣機執行不暢,各種

疾病

都會隨之而來。

古籍中就曾記載:“經脈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可見經絡的疏通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那麼要想疏通經絡應該怎麼做呢?今天可可就給大家介紹一些“舒筋活絡穴”和“養生方”,用好了能助你健康少病痛!

1

氣“堵”了——氣鬱

1氣鬱:不良情緒是“元兇”

中醫認為,氣是推動和轉化力量,血、食、津液等都依靠氣化功能來運轉代謝。若是長期心情壓抑不得發洩,氣機鬱結於心,體內的器官就容易發生淤塞,可能導致甲狀腺結節、淋巴結節、乳腺結節、子宮肌瘤等疾病的發生。

氣鬱人群往往有精神不振、失眠多夢、易怒善哭、胸脅脹悶、腹部脹滿、咽部有異物感等症狀,女性可能還會有乳房脹痛、痛經、月經不調等表現。

原來這些病都是“堵”出來的!5個疏通穴,一按就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2膻中穴:強心臟、解鬱氣

膻中穴是心包經的令官,如果出現胸悶、心鬱的情況,

按摩

膻中穴可以驅散心中的鬱悶之氣,讓心情變得愉悅。此外,膻中穴還有較好的強心作用,經常按揉,不僅可以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宣肺化痰、通陽化濁、開鬱散結,對於女性乳腺健康也十分有益。

[位置]:兩乳頭連線中點的位置。

[按摩方法]:取仰臥位或端坐位,用中指的指腹點揉

穴位

,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點揉。力度適中、手法均勻,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3~5分鐘即可。

3陳皮+玫瑰+枸杞:疏肝理氣

肝主疏洩,能調暢氣機,若肝失調達,就容易氣機鬱結。因此氣鬱人群可以試試疏肝理氣的代茶飲。

[配方]:取玫瑰花5克、枸杞10個、陳皮10克,泡水代茶飲用。

[功效]:玫瑰花疏肝解鬱;枸杞滋補肝腎;陳皮有醒脾開胃的作用,又能防止滋補過膩。這三味藥搭配使用,既能疏肝解鬱,又能滋補肝腎、醒脾開胃。

2

血“堵”了——血瘀

血液執行不暢,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時,就被稱為血瘀。而血瘀又細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內結之血,可引起冠心病、心絞痛、腦栓塞等心腦血管疾病;二是汙穢之血,包括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三是離經之血,主要指腦出血、胃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1判斷血瘀,看4個徵象

(1)出現色斑、面板乾燥脫屑。色斑,多是說明本身有血液瘀滯的情況,且斑越多,往往血液迴圈障礙的程度越重。

(2)舌下靜脈曲張變粗、嘴唇青紫。若是血液淤堵,嘴唇、舌頭的顏色就會變得青紫發暗,甚至舌頭上出現青紫斑塊,有的舌下靜脈會曲張變粗。

(3)心臟出現不適症狀。心臟血管瘀堵,則可演變為冠心病,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現胸悶憋氣的症狀,再嚴重就會胸痛、背部疼,還可能放射到肩膀等部位。

(4)情緒改變。若是腦部血液迴圈不好,供給給腦神經的養分不足,就容易使人失眠,出現煩躁、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

原來這些病都是“堵”出來的!5個疏通穴,一按就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2合谷穴: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合谷穴又稱“萬能穴”,它的作用很廣,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效果,經常按揉還可以緩解便秘,預防老年痴呆等症。

[位置]:雙手拇指交叉,拇指按住的地方即為合谷穴。如果位置正確,按壓時會有輕微發麻、腫脹的感覺。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有酸脹感為宜,每次1-3分鐘,早中晚各3次。

3補氣活血方: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活血藥大多辛溫發散,長期服用容易耗散人體真氣,反而加重血瘀。因此日常用活血藥調理身體時,一定要注意補氣,兩者相得益彰,效果更理想。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的賀娟副院長,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補氣活血功效的方子。

[配方]:取黨參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15克、丹參30克,共同煎煮15分鐘後飲用即可。

[功效]:黨參補氣和緩;麥冬養氣陰、潤肺;五味子斂氣;丹參補氣活血,這些藥材配伍使用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但高血壓患者不宜飲用。

3

溼“堵”了——溼邪

夏季溼邪更易入侵人體。一方面,夏季氣溫不斷升高,雨水又多,暑溼較重;再加上不少人喜歡吃燒烤、火鍋、冰鎮啤酒等油膩寒涼的食物,容易損傷脾胃,導致水飲和水谷無法正常運化,在體內形成痰溼。

此時,溼氣裡應外合,體內溼氣越來越重,還可能導致糖尿病、痛風、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疾病。

1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

如果以下症狀出現2個及以上,說明體內溼氣較重:

(1)頭髮愛出油,臉色黯黃易起痘;

(2)舌苔厚重、黏膩,舌頭邊緣有齒痕;

(3)起床後昏沉乏力,整日嗜睡,容易水腫發胖;

(4)食慾不振,大便粘滯不暢,小便渾濁;

(5)口臭,睡覺流口水,打呼嚕;

(6)手腳冰涼,愛出虛汗。

原來這些病都是“堵”出來的!5個疏通穴,一按就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2足三里穴:疏風化溼、補中益氣

足三里是人體中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有通經活絡、疏風化溼、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的功效,同時還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所以想要祛除溼邪,按摩這個穴位很有必要。

[位置]: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再往下約3指寬處。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待區域性有酸脹感時則為有效。

3石菖蒲+佩蘭:健胃醒脾、祛溼豁痰

國家級名老中醫王國慶王老,曾在節目中給大家介紹了一味“秘藥”——石菖蒲。它又叫“野韭菜”,有補五臟、通九竅的功效,若是和佩蘭配伍,能夠幫助排除脾胃中的溼邪,讓其變得更有活力。

[健脾祛溼方]

[配方]:取石菖蒲3克、藿香3克、佩蘭3克、蒼朮5克,煎煮後代茶飲即可。

[功效]:佩蘭和藿香是一個藥對,都有芳香化溼的作用;蒼朮健脾、燥溼;這四味藥配伍,可以達到健胃醒脾、祛溼豁痰、促進食慾的功效。

4

熱“堵”了——熱毒

熱毒,其實指火熱鬱積在體內堵塞經絡,像渾身發熱、面板紅腫熱痛、起痤瘡、全身關節肌肉痠痛等都是熱毒的主要症狀。

熱毒未能及時排出體外,大多是因為肝功能受損所致,所以肝臟受損也是熱毒的一個典型症狀。

1曲池穴:涼血祛風

曲池穴隸屬手陽明大腸經,而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故此穴既可清外在之風熱,又能瀉內在之火邪,是表裡雙清的要穴,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祛風、消腫止痛的作用,尤其對於關節疼痛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輕抬手臂,屈肘後將手臂內彎,此時手肘關節的凹陷處即是曲池穴。

[按摩方法]:建議採用點按的方式。用拇指指腹按住曲池穴,有痠痛感後再逐漸用力深按,保持2~3秒後鬆開,休息3秒鐘再繼續。一按一鬆為一個迴圈,重複3~5分鐘即可。

原來這些病都是“堵”出來的!5個疏通穴,一按就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2雙花藕節飲:清熱涼血

中醫上講“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有熱毒的人平時可吃些寒性及涼性的食物,比如蓮藕、竹筍、冬瓜、絲瓜、苦瓜、菠菜等。

其中,藕節是我們經常扔掉不用的一節,它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而且性平不上火,又是藥食同源的東西,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將其製成代茶飲,能祛除火邪、疏通經絡。

[雙花藕節飲]

[配方]:取金銀花10-20克、野菊花10-20克、藕節30-50克,一起煎煮20分鐘就可以作為代茶飲了,一天喝一杯即可。

[功效]:金銀花、野菊花清熱解毒;藕節又能涼血止血。三者搭配,祛除火邪的功效更佳。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和喜好進行加減。

5

寒“堵”了——寒邪

1寒氣生痰、瘀、溼、痛

記載:“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寒氣堵塞經脈,就會刺激血管收縮、神經和肌肉痙攣,產生疼痛。

時間久了,還會擾亂人體氣血執行,降低新陳代謝效率,給溼邪、風邪提供機會,最終形成痰積、血瘀、風溼等。這些因素又容易進一步削弱人體健康,使人常年多病,各個器官組織功能下降,甚至提前衰老。

雖然夏季氣溫較高,但食用過多冷飲、過度吹空調、用冰涼的水洗澡等貪涼行為,都容易破壞人體的防寒和免疫能力,讓寒氣在內腑瘀滯。等到冬季就容易爆發,引起腹瀉、腹痛、胃痛、嘔吐、手腳冰涼、下肢無力等症狀。

原來這些病都是“堵”出來的!5個疏通穴,一按就有效

點選載入圖片

2內關穴:鎮靜安神、理氣和胃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也是中醫治療胃痛和腹瀉的常用穴位。此外,心慌胸悶、煩躁以及心絞痛者常按揉此穴,也可鎮靜安神、寬胸理氣。

[位置]:腕橫紋向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

[按摩方法]:大拇指垂直按壓在內關穴上,其餘四指握緊手臂下端,力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沒有心臟病的人每日兩次,每次按壓兩分鐘左右即可。

3溫陽散寒,試試乾薑茶

姜是溫陽散寒的“法寶”:生薑偏重於發散外在的風寒;炮姜只適用於人體內部虛寒;而乾薑既能發散外在風寒,也能祛脾胃的虛寒,非常適合有畏寒、消化不良、腰膝痠軟、心悸怔忪等陽虛症狀的人群食用,能夠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乾薑茶]

[配方]:取乾薑5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開水煎煮15分鐘,作為代茶飲即可。

[提示]:熱性的藥吃久了會上火,如果服用後舌頭轉紅、症狀消失了,就可以停止。飲用前可諮詢醫師。

[注意]上面的這些疏通法只能做簡單調理之用,如果症狀嚴重、身體有明顯不適的,還是應該到醫院進行規範治療。

資料來源據我是大醫生官微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