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起源-大禹

要看一個國家是否繁榮,首先要看其基建與設施,其中,水利工程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俗話說水利興,五穀豐。在上古時代是沒有水利工程的說法,更別說建設,結果導致國家每年被洪水侵蝕,百姓房屋倒塌,糧食年年減產,對於上古時期的人們,食物就是生命。於是上古時期一位統治者下定決心開始治水,歷經數十年終於成功。治水之人也隨之名垂青史,此人就是

大禹

,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文中《大禹治水》的主角就是他。

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九玄孫 。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大禹姓姒,名文命,關於禹的出生地說法不一,近年來的考古研究表明,禹的故鄉為現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因治水有功,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後來,大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

華夏起源-大禹

點選載入圖片

帝堯時,中原洪水為災,百姓愁苦不堪。鯀受命治理水患,用了九年時間,洪水依然猖獗。舜即位後巡視天下,發現鯀用土去堵截河流,用土築壩,只要一下大雨,土修成的大壩就決口,城市中的百姓依然飽受水災,最後在一怒之下,在羽山將其處死。鯀死後,鯀的兒子禹被舜召見,命其接替鯀繼續治水。禹接受任務以後,請來了過去治水的長者和曾同他父親鯀一道治過水害的人,總結過去失敗的原因,尋找根治洪水的辦法。有人認為:“洪水氾濫是因為來勢很猛,流不出去。”有人建議:“看樣子,水是往低處流的。只要我們弄清楚地勢的高低,順著水流的方向,開挖河道,把水引出去,就好辦了。”這些使大禹受到很大啟發,他經過實地考察,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改鯀過去“堵塞”的辦法為“疏導”來根治水患。 為了便於治水,大禹還把整個地域劃分為九個大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州。從此,一場規模浩大的治水工程便展開了。

華夏起源-大禹

點選載入圖片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牙沒有進家門。第三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三過家門不入, 也被後世傳為一段佳話。

在大禹領導下,廣大群眾經過10多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沿著新開的河道,服服貼貼地流入大海。他們又回過頭來,繼續疏通各地的支流溝洫,排除原野上的積水深潭,讓它流入支流。從而制服了災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復生產,使大家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對於大禹的功績,廣大人民歌頌他,感謝他,懷念他,當時人們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

華夏起源-大禹

點選載入圖片

由於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儀式上,將一塊黑色的玉圭賜給禹,以表彰他的功績,並向天地萬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萬縣)為其封國。禹在天下的威望達到頂點。萬民稱頌說:“如果沒有禹,我們早就變成魚和鱉了。

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漢書中記載公元前三百二十七年九鼎掉落在了泅水,始皇帝派人打撈數月未果,從此九鼎便消失在了歷史上。帝禹在位十五年後逝世,葬於會稽,終年一百歲。

頂部